自律的前提,是你对未来的自己有期待,你想要成为更好的自己。自律的条件,是你需要有所舍弃,舍弃那些无谓的欲望,那些虚华的物质。但自律的美好,也是源于你的舍弃所换取的所得,得到不断精进且充实的人生。
生活的自由
不仅仅是要追求物质的丰盈
还应包括
慢慢变好,拥有更多选择权的自己
优秀的人,往往早就清晰地认识了这一点,将自律变成了一种习惯。正是这种根植于肢体与大脑的无意识的习惯,将其他混沌度日的人远远甩在了身后。
今日事,今日毕;明日愁,明日忧。良好的心态和习惯会牵引着拥有这股神奇能量的人成为更好的自己。
所谓自律,就是以积极而主动的态度,去解决人生痛苦的重要原则,主动包括四个方面: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尊重事实、保持平衡。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日复一日地把那些会让你更美好的小习惯执行下去,相信我,时间会馈赠独属于你的美好。
人生总有许多难以预料的事情发生,逃避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我们之所以会拒绝变化,是因为我们希望享受安定,害怕失去舒适。但这样的舒适,可能是生活为我们铺设的一个温柔陷阱。
弱者拒绝变化,他们总以为奶酪还足够,因此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坐吃山空。强者是不畏惧变化的,他们甚至会主动改变,积极寻找新的奶酪。
生活和事业是相通的,决定一个人生活质量和事业进展的本质因素,在于他是否自爱,是否自律。
当你终于学会爱惜自己的身体,不再做那些明知对自己有害的事情,不再用负面的情绪折磨自己时,你就会发现,你的人生进入了新的纪元。
努力的人总会把自己的成功归功于运气。有一句话说,命是弱者借口,运乃强者谦辞。
努力了,哪怕旁人看不见,但时间是看得见的。那些默默积攒的时光,看似暗淡,却总有光芒乍现的那一天。
据说在我国东部有一种竹子,四年只生长三厘米。但是在第五年之后,就开始疯狂生长,因为在之前的四年里,竹子的根系在土壤里延伸扎根。一个人努力的过程,严格自律的过程,就像是竹子在扎根一样,或许一开始从表面看不出有什么区别,但是日积月累,就会产生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在默默扎根的岁月里,你不是一无所获,只要耐心坚持,养得深根,命运自会补偿给你应有的馈赠。
“最后悔没有早点知道的道理是人学到的本事都是自己的,谁也抢不走。多学一门本事,就少说一句求人的话。”
如果你心里构建了一个庞大的世界,最好现在就去实现它,将它践行到极致。
活在大众认可的标准里未必就幸福。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人世间最悲哀的事情,就是成千上万的人,终其一生,都在从事着不热爱的工作,和一群不相投的人共事,与一个不爱的人共度一生。
想要活得有意义,就该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人,无疑是可怜的,被动接受命运的给予,是一种很无趣的生活方式。
没有人能够代替你活着,能决定你人生的只有你自己。那些强行干涉你人生选择的人,最终并不会为你的下半生幸福与否负责。他们只是单纯地习惯指手画脚罢了,你的每一项选择,无论结果好坏,都是直接由自己来承受的。
当你坚持自己想追求的事业,并且破釜沉舟为它呕心沥血,最终有所成就时,所有反对的声音都会烟消云散,甚至原来反对你的亲人也会以你为傲。你的人生不该交付给旁人决定,能够改变你命运的唯一英雄,就是你自己。
当你觉得世界处处充满坎坷的时候,那只能说明你前期没有做到位。
职场不是大学,没有人会指着黑板一遍又一遍地教你,你只能凭借自己的努力,去赶上别人的步伐。
学会控制
并不意味着牺牲
而是用短暂的放弃
去赢取更广阔的人生
曹雪芹在《红楼梦》里警醒世人:“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能够打败一个人的,往往不是外界的压力,而是自身的情绪。
一个人如果把自己所有的不幸都归咎于外在,那么这个人很可能永远陷在不幸里走不出来。我们微弱的力量,还不足以让世界听我们的。
王献之写干十八坛清水方成书法家,司马迁在监狱里写出《史记》,玄奘西行取经,耗费了将近十九年。诸葛孔明在《诫子书》中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在成功时戒骄戒躁,在失败时不自我否定,任他成败得失,谦谦君子,当温润如玉,淡泊明志。以足够的耐心,足够的隐忍,去成就一番理想中的事业。古往今来,凡能成大事者,无不经历过大风大浪,无不能喜怒不形于色。
自己一个具体化的数字,用数据来考量计划的进度,用数据分析自己的效率。在一个具体可监测的计划中,依据客观条件做出适当调整。没有谁规定计划必须是一成不变的,只要你在尽你所能一点一点变好,那么这个计划就是有用的。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如果你有一个蠢蠢欲动但是没胆量开始的计划,不如从当下开始,分解它,修整它,量化它,一步一步攻克它。
向往远方,那就从现在拔锚起航;向往金钱,那就从现在积蓄拥有它的资本;做好现在,你期待的美好终将会到来。
情绪稳定是成年人必备的品质,在爱情里尤为重要。情绪不稳定,掌控欲太强,对于恋人来说,是一种灾难。两个人相爱原本是要一起好好过日子,开开心心地相处。但是一旦有一方试图掌控另一方的情感,两个人就会陷入一种互相折磨的境地;一个觉得束手束脚不自在,另一个觉得忐忑不安怕被甩。
掌控欲在感情中,只会让人与最初的目的南辕北辙,让你忘记怎么正确地表达爱,怎么爱才是真正为对方好。
在爱情里,掌控是没有用的。爱你的人,怎么样都不会舍得伤害你。不爱你的人,你百般约束,他也会想方设法钻空子。
最好的爱情,应当是:“我是爱你的,而你是自由的。”
增强自控力的唯一根本在于找到你真正喜欢做的事情是什么,真正想成为怎么样的人,也就是要找到你的人生使命。
没有别人天赋异禀,就要比别人更加努力,才能有所成就。最怕的是比你聪明的人还比你勤奋,而资质平平的你却安于现状止步不前。
时间是最好的裁判,它会给每一个人打出公平的分数。在每一个确定的当下,都要过得精彩绝伦,才有可能拥有一个你向往的未来。昨日种种,皆成今我。如果过去你不曾好好把握,不必焦虑,也不必悲哀。从今往后,踏踏实实积累,想要收获什么,就为它付出努力。所有的质变,都是量变引起的。每一刻更好的自己,积攒起来,就是充实而有意义的一生。
克制自己的情绪,把精力集中在提升工作效率上,你就会拥有更多自由掌控的时间。
自由不是别人给你的,而是自己给自己的。
能够让你实现自由的方法,其实很简单,就是养成自律的品质,提升自己的工作效率。不要在还没尝试的时候,就认为自己做不到,或者刚刚遇到一丁点挫折就放弃了。你必须清楚地知道,使自己具备优秀职场人的必备素养,除了成熟起来,你别无他法。你的工作状态,你的生活质量,其实都取决于自己。
生命的长度,在老天爷手里,但是生命的密度,在自己手里。
日本的杂物管理专家山下英子提出了“断舍离”的理念。断,就是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就是舍弃多余的东西;离,就是脱离对物质的执念。通过实行“断舍离”,摆脱物给人带来的压力,真正减少物对人本身的消耗,了解自己最真实的需求,从而达到空间和心灵的解放。
被物质控制的人,往往有几点共性。
一是对自己的生活缺乏节制。
二是自身在实力上的匮乏。
三是没有自信心和安全感。
我们不可能总是得到旁人的呵护,被人疼爱,在孤独与低迷的时刻,唯独自己坚强争气,才能拉自己一把。
陈道明曾经说过,人的最高意境是节制,而不是释放。
自律融进生命里,时间会给你最好的回馈。而这回馈,是会丝毫不露地体现在你的面容和身体上。
你的外表是你最直观的名片。有一段话说:“以貌取人,绝对科学。性格写在唇边,幸福露在眼角。理性感性寄于声线,真诚虚伪映在瞳仁。站姿看出才华气度,步态可见自我认知。表情里有近来心境,眉宇间是过往岁月。衣着显审美,发型表个性。职业看手,修养看脚。穷会从全身散发出来。”
事在人为,控制住自己不切实际的冲动,控制住自己的拖拖拉拉,控制自己的饮食和锻炼,控制住自己的负面情绪,你的人生也可以开挂。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一书中写道:“不自律的人就是情欲、欲望和感情的奴隶。”
从小学开始,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养成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养成先学后玩的习惯,对于整个人生来说,都是受益匪浅的。如果在童年和少年没有养成这样的习惯,或者是在大学时期放弃了这些良好习惯,就需要重新去培养。
我们每隔一段时间,就应该对上一段时间里的收获和损失有一个宏观的认知,以便在下一阶段继续改进。
回顾其实可以划分成两个部分,一是监测,二是反馈。
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在他看来,健康的身体和富足的精神,是我们这一生要努力去追寻的。
气质来源于见识和思想,这些都必须从内部出发、建立和寻找。
“做一个自律的人,才能通过有效地自我管理,理清生活中的枝枝蔓蔓,让生活井然有序又自在轻盈,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真正的铁饭碗,是走到哪里都能活下去的能力。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说,一个人到达一定高度,其努力工作的目的就不再仅仅是为了物质,而更多的是为了自我价值的实现。
一个人必须不断接触新的事物,突破旧的自我,才能够不被残酷的社会淘汰。
我们总要在现实的战场里多拼几次命,才能够认清自己,认清工作和生活的本质,认清生命的意义。
每个人的未来,都应该掌握在自己手里,不该被周围的舆论左右。
成年人分为两种,一种是成熟的人,一种是老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