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学院 2019级 新闻学 王橙 1178141456
在学习哲学之前,我印象中的哲学是存在于古希腊的学术殿堂里,两个人或两群人各执己见,激烈地争吵,一方在“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往哪去?”的连连逼问之下,节节败退,胜利的一方获得了众人的追捧,得以传授自己的思想。但开始学习西方哲学后,我惊讶地发现,对于一个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竟然可以延续百年。在批判与继承的声音中,连接起了一位又一位的伟大哲学思想家。然而与常人认为的灵魂一问:“我是谁?”不同,哲学的思考往往从:“世界上最小的东西是什么?”开始。
什么是世界上最小的东西呢?从哲学与科学之父泰勒斯开始,他提出“万物源于水”。巴门尼德认为万物的本原是存在,毕达哥拉斯认为万物的本原是数,赫拉克利特认为万物的本原是逻各斯,这古希腊哲学四大门派的代表人物对于本原都有自己的见解。但真正把这个问题拔高的是留基伯,他认为万物的本原是原子,他的学生德谟克里特又加上了虚空。那么也就成了我们现在耳熟能详的:把一个东西切分到再也不能分的就是原子,他们在虚空中运动着,构成了万物。那么问题又来了,万物的存在都是合理的吗?
在很久之前我就听过这样一句话“存在即合理”,当时看到这句话琢磨了一下很有感觉,便抄到了自己的摘抄本上,并没有仔细去思考它到底有什么含义,也不知道这是出自谁口。后来想到,如果说存在即合理,那违法犯罪这种事情发生岂不是也是合理的?那无论现存的东西糟糕到什么样的程度,都是合理的吗?这样看来,“存在即合理”这句话本身就是不合理的,从此我大失所望,再也没有主动了解下去。后来,在网络上浏览的时候再一次看到这句话,那个人用“存在即合理”为一件事情辩驳,在他发言下面的回复中,我却看到了不一样的解释。
“存在即合理”这句话,其实黑格尔并没有说过,或者更准确地说,它来源于对黑格尔的著作《法哲学原理——或自然法与国家学纲要》一书序言中的一句话的误译。
这句话的原文是:“Was vernünftig ist, das ist wirklich; und was wirklich ist, das ist vernünftig.”英文翻译是What is rational is actual, and what is actual is rational.The rational is the actual and the actual the rational.Whatever is reasonable is true, and whatever is true is reasonable.这句话其实应该被翻译成:“凡是合乎理性的东西都是现实的;凡是现实的东西都是合乎理性的。”“存在”的第一个意思是指事物持续地占据着时间和空间, 即实际上有还没有消失的。第二个意思是存在是一个哲学概念, 它是不依赖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世界, 即物质。其次,“理性”,在黑格尔的原文中应该是“绝对理性”。在后来他的另一本书《小逻辑》里,他又解释了一遍自己的这句话,专门说明了这句话里“合乎理性”中的“理性”,是那个像上帝一样的“绝对理性”,而不是伦理道德或是主观判断中的“道理”,而这个“现实”则是指“已经存在于现实中的事物”,承认的是它们“存在于世界上”的这个状态,也并非认可这些事物本身。那我们重新简化一下就是:所有已经存在的事物,都有导致它们如此存在的原因。当“绝对理性”用“合理”来翻译时,就很容易被解释为符合伦理道德和法律法规,许多的人们也就如我一样对这句话产生疑问。“伦理道德” 和“法律法规”作为一种人们已经习惯的评判是非的标准,本来就带有一种“正确的”倾向。承认一件事 “有道理”也就意味着它是 “正确的”。因此,就会有人以此为借口,不思考,不去改变,只是满足自我开导,却以为世人皆醉我独醒,甚至利用这句话作为实施各种不正当行为的理由。
那么,我们进一步提出一个问题:如果有一个东西不再符合黑格尔所说的“绝对理性”会怎么样呢?答案显而易见,会消失。在中国,封建王朝一直延续了几千年,最后在革命中被推翻,封建王朝在起初的存在中符合着绝对的理性,时代的潮流推动着当时王朝的诞生和更迭,但时代是一直在发展的,发展的时代改变了一些条件,许多的事物就不再符合绝对理性了,那么消亡就是理所当然了。由于不符合理性的东西就会消失,那么得出结论就是所有现在的东西都会灭亡。这样一看,原本似乎是安抚人心的一句话突然变得激进起来,其实,这才是黑格尔的结论。黑格尔的这句名言在当时获得了普鲁士政府的青睐, 把它视为把现存的一切神圣化的一句话,在哲学上替专制制度、警察国家、专断司法、书报检查制度等找到辩护的依据。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威廉三世是这样认为的, 很多大众也是这样认为的,以为黑格尔是单纯地为现实进行辩护,所以并没有为难他。其实, 黑格尔利用了普鲁士政府的昏庸无知, 为应付其封建专制统治和严格的书报检查制度而运用了特殊手法, 也难免给后人的理解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但马克思和恩格斯看出来了,在黑格尔貌似保守的外表下,隐藏着的革命的锋芒。于是,我们就回到了上面问题的答案,也就是恩格斯的推论:不符合理性的东西就会灭亡。
要读懂黑格尔哲学,有人说要先花几十个小时熟悉西方哲学史,再花几百个小时对康德宏大的哲学体系有一个了解,最后才可以去读黑格尔的著作。黑格尔的哲学,其实就是整个形而上学的大全,所以有一种说法是黑格尔“完成了哲学”,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崩溃标志着哲学新时代的开始。因为黑格尔本身就是形而上学的巅峰,所以读懂黑格尔自然是非常困难的,单单是他说过的一句话都需要追溯源头去分析,一些翻译上产生的偏差,都会使人们产生理解上的歧义。所以我对哲学真正产生想去深入了解的想法,不是因为知道一位哲学家非常的伟大,而是因为我对一句耳熟能详的话产生了疑惑。比如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奥卡姆的“如无必要,勿增实体”,维根特斯坦的“对于不可言说之物,我们只能保持沉默”和黑格尔的“存在即合理”。但其实不管是从学科开始还是从一句话开始有兴趣,能够了解一个自己不知道的新事物,总是会对自己的生活产生启发的。那么,哲学又与可以新闻学产生什么启发呢?
首先想到的,将哲学与新闻连接起来的人就是福柯,在他看来,哲学家就像新闻记者一样地盯住“现在”所发生的事件,对我们的现状进行真相调查,对我们经历的一系列变化进行反思。哲学家必须像新闻记者一样,抱着怀疑论者的态度和眼光,不断质疑现存的权力关系网络,寻找我们自身转变的不确定的和可能的条件。哲学家与新闻记者的相通之处就在于,一篇受到认可的新闻报道一定是深入真相的、经过具体辨析的,一篇真正具有批判力度的哲学文章一定是“问题化”的。那对我们学习新闻的人来说,如果我想结合哲学去进行新闻的评论和写作的话,就不是简单的就事论事了,而是要在事实的基础上,抽象出普遍的道理,加以反思,不仅分析一件新闻事实,而且要立足一个点,横向、纵向地一起分析,为现实社会发生的种种事件寻找前因后果,并探索矛盾的现实的解困之道。
这是理性的学习方式,也要为此努力,但不必刻意去对一些晦涩难懂的深奥问题进行研究,非要将哲学融合进一切问题里,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哲学是难的,难在它包含了无数哲学家各自复杂庞大又抽象的思想体系,但哲学又是无处不在的,因为从一个疑问开始,你在不知不觉之间,就已经迈入了哲学的殿堂。
参考文献:
[1]欧阳谦.福柯的新哲学观:作为一种新闻工作的实践哲学[J].国外理论动态,2021,(05):66-73.
[2]魏林涛.黑格尔“合理与现实”的常识性误读与合理解读[J].大众文艺,2019,(18):265-266.
[3]王维东,李虎.浅论存在即合理[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13,34(01):14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