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总觉得生活在中国仅有的几件幸福的事情之一便是买书很便宜了,花几十块钱就能买到一本很精美的书,这对喜欢读书的人来说真是一件幸福的事,这或许是对我们被封锁的思想的一种补偿。
我们老祖宗很爱书,以至于敬畏书,往前数一百年,就算是不识字的老人也会教导我们:敬惜字纸。那时候倘若你把写过的字纸随意丢弃,或者拿来糊窗户,便是大不敬,便要受到上天的惩罚。这种敬畏表现的是古代人对书籍,对知识的珍惜和崇敬,他们不会怀疑书籍,也不会怀疑读书的作用,读书对他们来说并没有太功利化的目的,你当然可以说是为了考取功名,但却少见有在考取功名后就丢弃书籍的。从阶级层面讲,书是他们作为士这一阶级的文化支撑,但从个人层面说,读书对于他们的作用是修身养性以及能让他们寻找到处世的各种道理,赵普有言:“半部论语治天下”,这是从书中寻找治世方法,清史稿在评价曾国藩也说他的成就皆是因为他能把读书的道理实践到日常之中。所以自古代以来,读书就是一件很好的事。
在如今社会,我们也常常被告知读书有很多好处,也有太多的人会在读完一本书后就以为自己得到了升华,然而等到回忆的时候却又总是对内容“忘乎所以”,以至于对读书感到怀疑。 其实大可不必,因为我们读一本书的过程,是沉淀下去的过程,读书的作用是通过这一点又一点的沉淀而积累的,我们的思想、精神是在读完一本又一本书,领会到一个又一个道理后上升的,我们为人处世的态度,与人接触的气质,也是从这沉淀中一点点释放的。这种处世态度的最高境界是温润如玉,这是读书带给我们最大的好处,它不分古今,无远弗届,可以发生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
然而,读书对于我个人来说,最有趣的意义其实是从读一本书中读到别人的故事。每本书都是一个世界,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独立人格,我时常在读书的时候为某个人物拍掌叫好,也时常为了某个人物的悲惨命运而掩卷叹息。我能回到战国的厮杀,听孟子的雄辩,也能回到当今,看小人物的喜怒。我在书中有很多朋友,与不同时代的人交流,看他们的故事,品味他们的人生,这是读书最有趣的地方,也是我们认识世界最好的方式。
读书是个能锦上添花而又很有趣的事情,你慢慢的、静静的读,总有一天会变得与众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