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重温起《请回答1988》,每次回刷,每次都有不同的感受。片里的生活情境的设置,每个角色的独特之处在不断的重新挖掘,欢笑中伴随着满满的温暖。
那些琐碎的近乎真实的生活场景,邻里街坊的闲谈,胡同里孩子们的打闹嬉戏玩耍,温情的勾起儿时的回忆,也正是那些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故事,才能够真正打动我们内心深处的那份柔软吧。
留下很深印象的是成德善,她的的懂事,她的善良,她的顺从,她的乖巧,也正因为这种性格,总是让爸爸妈妈顺其自然,习以为常地忽略她的感受,把更多更大的精力关心放在学习很好的大姐和弟弟身上,她带着懂事的标签长大,一旦有一点错误就会有人说:
“你怎么也这样?”
“你这么懂事也会犯这种错?”
殊不知,又有谁天生就懂事呢?
小时候,懂事二字似乎是对每个孩子最高的褒奖,做家务不要零花钱,成绩好不哭闹,只要表现好就能听到长辈的“恩”,你真是个懂事的孩子,当然我们不听话时长辈们也会用不懂事来压制我们。
“你就不能懂点事,让父母少操点心吗!”
“那么多玩具了还要家里哪有那么多钱钱,天天跟你买玩具。”
久而久之,懂事的种子就在我们的心中扎根了。
再看到喜欢的玩具时可能只是默默看一眼就走。
喜欢吃的东西看一眼就好。
有什么事憋在肚子里,不开心的事自己消化。
懂事的人一句:“不用了” “谢谢” “我不要”....
这些话的背后,多的是忍耐与无奈。
我们都在夸懂事的孩子 ,但其实懂事的孩子并不快乐。
因为成熟懂事,更加辛苦。
宫崎骏的龙猫中故事的妈妈对爸爸说懂事的孩子往往更让人心疼。
是啊,懂事的孩子并不是什么都不想要,只是考虑的太多而不敢要,怕看到朋友微皱的眉头,怕看到父母不悦的眼神,更怕被他人拒绝的失落。
就像片中的成德善一样:
当冰箱只剩下两个鸡蛋,妈妈默默地煎给大姐和弟弟吃,让她吃其实并不喜欢的腌豆子;
当买了一整只炸鸡回来,鸡腿只掰给大姐和弟弟吃,自己总是吃鸡翅,其实她也很想吃一次鸡腿;
当到了每年的生日的时候,自己的生日也要和大姐一起庆祝,没有专属于自己的特殊的生日祝贺;
你努力做一个好孩子,好学生,好朋友好恋人,好员工,好父母。可是又有谁知道你在心理打败了多少任性与叛逆,才有了如今的懂事呢?
周围的人心安理得的接受了你的懂事,甚至选择把这一切看做理所当然,却很少有人看见你内心的小悲伤与小难受。
而且,懂事会深入到一个人的骨子里,会渗到各种爱情当中,哪怕是爱情,有一句话说好女孩儿就只有一个好字。
有时候懂事二字就像一个强大的道德枷锁,强加给那些懂事的人,压着她们喘不过气来。
那些懂事的人可能只有他们自己知道自己是怎样开始都懂成人世界相处的规则 怎样去适应那些与自己过去相背离的认知,怎样学会忍耐自救以及察言观色的。
懂事的人觉得自己能够承担起一切,只是她自己也忘了“太懂事的孩子真的没糖吃”。
全世界都在告诉你:
你要成熟,要懂事的时候,你真的格外让人心疼,因为你承受的更多。
善良会使你快乐,但总是更多时候是忍耐与割舍。
所以如果我们身边有懂事的孩子,一定要好好善待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