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于桐华”小说改编“的同名电视剧《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时光》。
提到青春,总会说到青春疼痛文学。
是因为青春的成长一定伴随着疼痛么?为什么我们回忆青春总是泛着梦幻的光芒?是因为我们想念青春的疼痛么?还是怀念逝去的年少时光?
问十万个为什么的不一定只是几岁的孩子,真切感受到自己认知的与现实感受的之间的错位,起点可能就在青春时期。
有自己的主见和行动力,但还未成熟,无助,孤单、敏感、脆弱、执拗、迷惘……各种状态交错,相互矛盾、冲突又和谐统一。
除了繁重的学业,还有与家人、老师、同学的人际相处,以及对未来决定性的选择。喜欢、讨厌、愉快、痛苦、悲伤……被各种情绪左右,相互挤压、融合又不可分割。
我们觉着自己独一无二,却总是面临相似的艰难决策: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开始思考自己将来的出路
无论是选择工作还是继续求学
都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因为,选择什么路,将成为什么样的人
追逐理想的路上
会遇见各异的人,来来去去
会碰上一堆的事,利来利往
放弃,就如妖媚的蛊惑
犯错,就如成长的勋章
机会,就如抓不住的流沙
想要回到儿时,那里有最疼我们的人
想要停下脚步,让一切回到无事发生
想要勇敢面对,那里总有未知的遭遇
但是,能怎么办呢?
路,还得自己继续走下去
前方,才有寻求的答案
我们是同龄人,在同一个地域,甚至同一个课堂,却发现我们实际上千差万别,来自不同的家庭背景、遇上形形色色的人,摊上各式各样的事,做出不同的选择,从而走上了截然不同的人生。
最后的结局,每个人都找到了自己的出路:怀揣梦想的少年飞往了更广阔的天地、迷途的少年找到了回家的路、抱憾的少年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路、迷茫的少年找回了自己……但愿,我们也能如他们一样,不去遗憾曾经的失去,珍惜当下的拥有,找到属于我们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