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sophia 肖
阅读时间 | 6分钟
今天读到这样一则新闻:去年,一位20岁的大学生选择从中国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专业退学,回到老家复读。而今年,他又以712分的高分选择了四川大学口腔医学。
只讲到这里,一个励志的求学故事至此就算圆满谢幕了。但他人生的再次寻路,只能算刚刚开始。
新闻里面有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当他深入了解生物学之后,却发现实际中的生物学与自己想象的有所出入,并不适合自己。当他又重新选择了口腔医学之后,自己列出了三条理由:
1、更擅长技术类的东西,口腔医学恰恰属于实操性很强的专业;
2、川大口腔医学专业排名靠前;
3、口腔医学专业就业前景好,收入可观,而且工作量比较轻。
可是这三条理由中唯独缺少了喜欢。
当记者问他:万一今后在实践中发现不喜欢或者不合适怎么办呢,当初,自己不也以为自己很喜欢生物学专业么?他却没有正面回答。
其实就这个事件来说呢,他其实是反映了一个群体所要面对的问题,当我们经历高考这场狂欢之后,未来的路要怎么走。同样的,这个问题也适用于行将毕业大学生们,当真正的面对未来,要去做决定的时候,你会怎么来选择呢。
这样,就引出了我们今天要说的主人公,人生路上不可缺少的辅助组织,高校就业办。
默默无闻就业办
对国外的高校来讲,尤其是市场化程度很高的学校,就业的工作非常重要:就业办的工作做不好,学校就是再牛,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业工作不给力,就业的数据,直接决定了来年是不是能招到优秀的学生。
但是国内绝大多数高校确实还没有这么市场化。因为工作的关系,我跟不少国内的就业中心都有合作交流,不可否认的是,这个领域有非常多的优秀人才,老师们绝大多数都很认真负责,无奈很多时候受制于大环境,自己能做的不多。
学校就业办是个怎样的存在?就业办,也叫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
顾名思义,负责在校学生的招聘和就业问题。对外通过积极拓展用人单位渠道,建立良好的校企关系,开展校内的相关招聘活动;同时学生方面,负责学生就业指导和咨询工作,帮助学生认识自我,认识社会,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同时还要做好毕业生就业单位,就业率的统计上报分析工作,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
这样来看,其实就业办做的还是一个挺重的活,就业向来都是学生们比较关注的问题,而就业办就直接关系到学生能不能利用好学校方给予的资源,以及走出校门后第一步的发展。但是,学生们平时似乎都察觉不到这个组织的存在。而后询问了一些同学,他们对这个部门的关注也不算高,这又是为什么呢?
问题
为什么就业办看似默默无闻
不可否认,高校的就业办,确实是一个被严重低估,被忽略的组织。
一、 就业的重要性和紧急度的感知不够
中国经济持续多年高速增长,就业率非常高,虽然部分毕业生有求职不易的感慨,但总的来讲更是企业找人才难,各地抢人才难;所以表面上来看这个问题好像也没那么重要,就业几乎都是水到渠成的。
但是经济一定会永续的高速增长下去么?如果将学生送出校门就算成功的话,那大学生未来还能像在学校中一样,可以无忧无虑,没有真实的就业压力和失业风险吗?
二、 教育理念的传统思维
国内的“大学”,更多是为了科研和学术所努力,教学都只能算是“日常事务”,就业就更排不上号了。如果一所大学过分强调就业,估计也怕有会人质疑,是不是没有读书人的情怀,显得太功利务实了?但是,国内2000多所高校,如果每家都这样自我定位,那肯定是相当不现实的。
毕竟科研和学术只是金字塔尖的事,怎么能让全国每年800万的大学生都走科研和学术路线?更多大学毕业生,目的很明确,就是要通过大学来就业的。普通学生能够有持续稳定的职业发展才是国泰民安的基石。
90年代大学的扩招让能进入大学的人数连年翻番;
研究生教育的流行,让个体的就业压力又缓冲了两三年;
中国父母的无私风险精神让孩子们可以无忧无虑到25岁才自己赚钱,而不是西方普遍的18岁,巨婴们没有啃老,似乎在啃书……
长此以往,肯定是会有问题的。
三、 人事管理的引导方向
无论是教育部,还是其他监管监管机构,目前在就业方面其实并没有给出多少的硬性指标;而现有的人事考核指标,就业的“真实质量”并不跟教育管理者的晋升和薪酬挂钩。
其实学校的真实就业状况,也不太影响高考招生。尤其是很多院校的财务开销都是国家财政划拨,学生的学费对学校没多大影响,于是招生的质量和数量,实质上也就不是什么大事了……
但国外很多大学,每年都要参与排名,学费收入,尤其是有钱的中国人的学费收益,对学校是相当重要的;在市场化程度很高的商学院,如果遵从全球的规则,那就必须参与严格的全球排名,而就业数据有的可以占到了所有排名指标里差不多40%的比例。
以美国哈佛大学为例,为了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来增强知名度,哈佛大学专门设立了职业服务办公室。它整合了所有的就业信息,分门别类,供大学生随时预览查询,并且通过各种媒介来对哈佛校友进行有效的自我评估。
同时,办公室还会设置职业咨询项目,电子化招聘项目,校友咨询网络项目,校园招聘项目,研讨会与职业小组项目来传递有关就业方面的信息,从而使学生以最快捷方便的方式得到自己想要的就业信息。
那就业办应该如何发力呢
其实就业工作,跟其他工作不一样,这关于每位同学的前程;
往小了说,也是每个家庭十几二十几年教育持续“投入”后的第一次见到“收益”;
往大了说,更是关乎社会稳定,产业发展。
除了签三方协议,发布一下招聘信息,就业办还应该做什么呢?
解决
1.了解目前人才市场的趋势如何?
而不是关注有哪些企业来学校招人。自从大学开始扩招以来,学生的数量每年都在突破新高,看似企业都在为人才挤破了头,其实我们早就是“卖方市场”了;国内一些市场化运营的优秀商学院,职业发展中心的老师每年出去拜访企业的出差数量统计下来是相当惊人的,都是要做大量的调研分析,才能给学生好的咨询建议;
2.职场对人才的基础期待是什么?
学历和学校的名字只是敲门砖,如果市场对应届生的工作能力抱怨是个普遍现象,还是说明就业工作的价值需求?教授们常年只在校园,学术课程对同学们掌握知识开拓思想是很好的,但提升职业化还是远远不够。这时候就业办就应该挺身而出,真正提升学生们有职场的成熟度
3.如何快速让毕业生具备一定职业化技能?
在学校学的知识,工作中很多用不到。但是工作中需要的很多基本的技能,学校却不会教。其实大部分的职业化技能,有很强的通用性,小到word、PPT,大到沟通演讲,完全可以给学生开设相应的培训课程,即使学校的老师讲不了,社会上的资源也很多。
4.具体怎么找工作?
找工作其实也是有学问、有方法的;孩子们第一次找工作,完全没有经验,到了就业季,压力上来了到处撞,耽搁了非常多的时间和机会;市场上充满了各种投机主义的不正之风,甚至厚黑逻辑,同学们在这个阶段还是不具备完整的鉴别力,这时候老师们就要做出正确的引导,让孩子们相信职场是一个聪明的“有效市场”,找工作的过程也要当作一个项目一样来管理。
如果你有行业转换、职业提升的困惑可以加公众号:换行(ID:huanhangedu),里面有更多真实案例、解决方法、行业前景剖析等。帮您一站式完成赛道转换、内部晋升、求职备战等问题。
【福利】关注公众号回复关键字“书单”,送你20本收藏过10w+次职场必读书籍电子版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