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夜,25年的好友从南方回家过年,前几天我们在一起吃了饭,聊起了他在南方的点点滴滴,道出了心里的苦与酸。
他现在在江南的一所大学任教,他的妻子是他研究生时期的同学,一路跟随他从哈尔滨到北京,到上海,再到现在跟他定居在了浙江,两个人都有着不错的工作,不错的收入。我朋友属于那种不擅表达,但心里很有内容的那种人,他跟我讲,他现在有些抑郁,有些找不到方向。他的妻子把话接过来,现在的大学生都是00后,他现在教起来有些“吃力”,不是他的水平不行,而是现在的环境,不允许他在这样如此坚定,坚持的,固执的用一成不变的风格教下去,他每天很认真的备课很晚,有很多想法,想传递给他的00后学生们,可学生们怎么吃的这一套,他们听起课来并没有那么认真,甚至对他形成了对峙与挑战,我的好友为此很是上火,认为自己很失败,在他的内心里,全班如果有100个学生,有5个不听课的,他就是失败的,他就会很自责。
不得不说,我的朋友是个高度负责任的好老师,为了他的学生,可以毫无保留的把所有他知道的他了解的,他明白的一切都“搬运”给他的学生。但现在已经不是过去,现在不仅学生们需要老师们讲课风格创新,内容创新,而且还要幽默风趣,能言能歌,就像在按找对象的标准去听喜欢老师的课,总之,至少要有一点能吸引他们这些00后。我告诉他你完全可以不用背负那么大的压力,也没有必要如此认真的去备课,要准备的就是换一种风格,换一个你从来没有想过,从来没有尝试过的方式把你想要告诉学生的全告诉他们,比如从自己说起,从身边人说起,告诉他们大学学习的重要性,去问问他们究竟什么是他们想要的,想一想谁不想在家舒舒服服的玩游戏呢,但现在玩,以后还有机会舒舒服服的玩吗?如果现在能及时认识到大学的阶段的重要性,好好把握这四年甚至更长的学生生涯,那将会是终身受益的,也不得不说,00后的学生很聪明,也很有创造性,他们不愿意接受死板的教育方式,他们的学习方式是多元性的,是很有趣的,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圈子和乐趣,这也许是我们这些已经渐老的80后,永远进不去,也触碰不到的,但社会在不断发展,在不断进步,作为80后的我们和00后的那些学生们真的都应该有所改变,让我们把我们的经验传递,让你们带我们玩耍,这样不好吗?
第一次在这里,发表了一些自己浅显的看法,希望朋友们多批评指教,更希望你们的支持和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