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攻击性
对攻击性的定义
1.攻击行为指的是旨在造成伤害或者引起痛苦的行为。这种行为可能是身体的,也可能是言语的,不论是否达到目的,它都是攻击行为,其中关键的因素是敌意。
2.攻击行为可以分为敌对性攻击和工具性攻击。
2.1敌对性攻击是因愤怒感而引起的一种,攻击性行为,它旨在施加痛苦与伤害。
2.2工具性攻击,也是一种故意伤害他人的行为,但是这种伤害只是达到某个目标的手段,而并不是为了引起他人的痛苦。
攻击不仅是本能
几乎可以肯定人类存在攻击的本能成分,但是攻击行为并非完全由本能所引起的,情境和社会事件会导致攻击行为。对于人类而言,这类行为可以通过情境和社会因素加以改变。一句话,攻击行为是有可能减少的。
攻击是否有益?
1.适者生存。在人类进化史的早期阶段,高度的竞争和攻击行为可能的确具有适应性。但在当今社会,我感到有理由质疑这种行为的现实生存价值。“与那些曾经为我们战胜过严寒,老虎狗熊的人们不同,今天我们所需要的是更加和善更加宽容的人”——洛伦.艾斯利
2.宣泄能够发挥作用吗?绝大多数的证据都没有对宣泄假说提供支持。我们人类是能够进行认知的动物,对我们人类来说,攻击性不仅仅取决于我们所感受到的紧张状态,而且还取决于我们的思维。一旦你曾经对某个人加以诋毁,那么你将来便更容易去伤害他。
3.报复是过激行为。报复是没有识别能力的,当我们进行报复时,我们对这个人的伤害往往会远远超过他给我们所带来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