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元宵节,一场中雪自凌晨开始一直下到深夜。朦朦胧胧的天空云层很厚,自天空坠落的霰粒,不紧不慢地飘飘洒洒。
举目四顾,辽阔旷野,到处白雪皑皑。远山近岭,好像长了霜的薯片,斑斑点点;绿意正浓的麦田里,蓄势待发的一垄垄麦苗也被洁白的雪花埋去半截;乡村的红瓦房与城市的高楼的顶部,被厚厚的积雪所罩住;乡间纵横交错的阡陌土路上,也铺满了积雪,歪歪邪邪的车辙印依稀可见。
但令人奇怪的是,无论是城市还是乡间,凡是水泥与柏油路面上,却不留雪迹。自天而落的霰粒,落到硬化路面即溶化成水。所以城市的街巷与四能八达的公路上,没有积雪,只是处处都湿漉漉的。即使如此,公路上、街道里奔跑的各式车辆也不敢造次,皆小心翼翼地在路上爬行。司机们皆收敛了往日的洒脱,不得不谨小慎微地紧握方向盘,拉大车距,小心行驶。
元宵节当日这场不早不晚的中雪,可耽误了众人们不少节日出行安排与佳节庆祝活动。原本准备走亲访友的朋友,只能望空兴叹,为了安全起见,不得不打消出行安排,打个电话以解思念之情。
最可惜的,当属相关部门早早就布置好的花灯展会,也因雪下不止而不得不取消。每年的元宵节,花灯会当属春节期间的重头戏。民间的能工巧匠们,不知熬过了多少不眠之夜,挖空心思构思设计出的花灯,本想在会展上大放异彩,给还沉浸在节日气氛的孩子们增添新的欢乐,留下久久难以忘怀的印记。天公不作美,相关组织部门在利弊取舍中,选择了最稳妥方案,为了确保群众安全,只得取消此活动。
这场雪,不仅耽误此项活动,还把一些人回乡为已故亲人送灯习俗给耽搁了。我的家乡,在元宵节夜幕降临之际,有给亡故亲人坟头送灯的习俗。早先人们送蜡烛,现如今人们与时俱进,开始送小电子灯了。当人们把灯送到位后,下得山来回顾布满坟冢的山丘,远眺星星点点的灯火,遍布山坳、山腰与山头,好像夜空的银河洒落人间。这恐怕是久居黄泉下的亲人们,一年中见过的最美丽夜景吧。
今年元宵节送灯的人们少了很多。当然,距家乡近的人们,老天倒也难阻此行。自从我回家乡工作后,每年都与哥哥同行,为已故父母送灯,可谓风雪无阻。今年送灯,由于天气不好,我与兄长商量好比往年出发的要早一些。二十余里的公路,倒也未给我们带来多少麻烦,只不过用时较往日长一些罢了。
回到村子,穿过熟悉的村街,再到先人安葬的东山脚下时,一段大约一公里左右的山野土路让我们犯了愁。如果驱车前往,狭窄的乡野土路,道路泥泞,而且坡坎颇多,恐怕车陷其中进退两难。最终,我们还是决定徒步前往。果然土路泥泞,足踏覆雪的泥土上,也能感受到湿土的稀软。来到往日的停车场,昔日此际应该车满为患,今日却空空如也无一车一辙。
下山的路上,自己非常庆幸未开车上山,认为此乃明智之举。如果勉强开车上山,很有可将车横于泥泞的山坡上,到那时进退维谷,不仅不能节省时间,很有可能事与愿违。今年上山送灯的人们比往年少许多,回望山丘不见往年那美幻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