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九日要到河南学习,想到这个我心里充满了期待,河南会是什么样子的呢?在我脑海里浮现出许多的画面……
时间飞快的过,转眼间就到了启程的日子,我收拾着行李箱,我家的小宝贝就在我身边转悠、玩耍,似乎看出了我要外出一样,我不敢多言一句,也不敢多瞟一眼。此刻,不知先前的期待跑到了何处,眼泪不停的往眼眶上聚集,似乎这里有什么精彩的演出,这个时候,老公过来说了几句“外出要注意安全,不要担心家里”之类的话,我的眼泪终于掉了下来,我不知道我为什么难过,为什么流泪,“只是短暂的离别,我是去长知识了呀,孩子也希望有一个不断学习,知识丰富的妈妈,这是好事。”我不停的安慰自己。就这样,我感觉要远走他乡,几年不回来的人儿一样,怀着一颗忐忑的心,踏上了旅途。
来到河南新乡学习,有几次上课,老师用心理学上的一个案例给我们举例子。每当课堂上听到这个案例,我也在极力的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在这样的场合掉眼泪。第一次,董放老师讲到孩子对父母的爱时用到了这个例子(有些记不清了),说让孩子准备几张纸条,在纸条上写上自己认为最珍贵的东西,然后再一次次的舍弃其中之一,到最后只留一个……董老师在说这个案例的时候,我似乎就是他的学生,也体验到一次次的抉择,一次次的舍弃,一次次的心痛。我很伤心,似乎这不在是假设,而变成了真的一样。第二次,魏巍老师上课用到了这个案例,我又变得那样的脆弱......
细细的想来,我是真真切切体验过人生这样艰难的选择与舍弃,相遇与离别的人。至今难以忘怀,2007年深秋的一天,黎明还未破晓之前传来的那个噩耗——我刚起床,洗漱完毕回到了宿舍,我的舍友在睡眼朦胧当中把电话递给了我,我听到电话的那一头传来妹妹的哭声,她说爸爸去世了。我跌跌撞撞不知道是怎么走出了宿舍、走出了校门,我哭着走在大街上,却没有一辆可以回家的长途客车,我没有考虑身上有多少钱,也没顾虑家里的情况,更没想司机提出的价钱合理不合理,坐上车回了家。
这次爸爸的突然离世,让我伤心很久。生活就想演电影一样,离奇的事从不间断,2008年2月末,我的母亲也去世了,我的这一年简直不能再用“伤心”二字能概括的了。这一年似乎过得很慢,这一年似乎又过得很快,一年可以当作十年。
父母的离世,让我更加的恐慌,恐慌这没有准备的安排,何时又会降落到那个亲人的头上,让我再一次在无奈中抉择、割舍与挣扎。我惧怕死亡,因为它,我的父母再不会是我的父母,我的今生再无法与他们相遇、相爱。失去父母的我没有了来时的路,前途也是在一片迷雾中摸索。
从那以后,我的生活变得很压抑,我的生活几乎到达了失去掌控的局面。自从女儿出生后,我好像抓住了生命这根稻草。
一切的爱都变成了溺爱、容忍;我心里想像着各种有可能降临的危险,小心翼翼的、殚精竭虑守护在家人身边。
这次出来学习,也是对我这个刚做母亲的人极大的挑战,通过这次河南新乡的学习,我对生与死、聚与离有了新的认识,使我的内心得到了释怀。
这次的远行,培训学习,让我认识了真真的自己,使我打破了桎梏的“严刑”,重新获得了心灵的蓝天; 这次的远行,培训学习,不但使我对如何教育学生、如何科研有了更深的认识,更使我对教育的本质“爱”有了新的诠释;这次的远行,培训学习,也使得我学会了如何规划自己的人生、如何善待自己。
有一句常说的话“培训学习时我感动加激动,学完后我还是不动。”这句话虽然有几分玩笑与幽默的味道,但真实地反映着各种培训过后的真实情况,我为了避免自己落入这样的俗套,给自己制定了一个长久的学习计划:
- 每月读一本书,一年读完十二本。
- 每天写一篇随笔,字数不少于100字。
- 认真参与学校语文组的小课题研究。
- 善待后进生,认真、深入研究学习问题背后的问题。
- 精心准备每节课,认真设置问题,记住“思维导向,问题引领”。
- 尝试着给每位学生一篇特写,等到他们毕业做纪念(这一招,我是想模仿韩素静老师)。
完成以上内容的同时,用心养育自己的孩子,让她有一个美丽的人生;认真过自己的生活,不负此生,就是不负爱我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