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广州白天的温度接近30度还是短袖短裤人字拖,到了晚上的一场大雨后第二天降温15度,直接又把刚刚放进柜子的外套又要拿出来了。
我突发奇想很好奇古人和我们一样也会遇到这样的天气,开始那时肯定是没有天气预报的,那时候连时间都要靠看太阳的影子,如果遇上没有太阳的那天要约下午三点半喝个下午茶估计也是没有办法实现的,那么到底古人们是怎样预测天气的呢?于时我翻了一下资料
我才知道我们经常在电视剧中看到古代人都是很喜欢弹琴的,说到这个,我们首先会想到人们会用它弹奏很美妙的乐曲,殊不知,在这里琴弦还有另外一种作用。远在汉代,古人就利用琴弦的声音异常来推测空气中的湿度的原理来预测晴雨天气啦!因为琴大多是木制的,就像人们古代住的屋子里会有很多的木制品,当天气有异常的时候,这些木制品就会变得潮湿,从而人们会用这个来预测天气。
后来,人们根据一年的节气总结出很多谚语,如“疙瘩云,晒死人”等等,此外人们还会根据风力的大小来预测,风力一般比较大的话多半会带来雨水,或者看云,当天空变得昏暗,且伴有乌云的时候,多半快有雨降临。
其实古代人的天气测的都是比较准的,因为这些都是从日常生活总结的经验,就算出现有误差也不会差到哪去。所以在这里不禁感叹古人的聪明才智,在那个没有黑科技的年代仍然能像我们一样预测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