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整理了两个微课的课件,写了一篇两千多字的简书日志,当体验到用文字记录下思想时,一种莫名的成就感涌上心头。以前也有写每日一醒的想法,只是零零碎碎的写写,没有在简书里用文章的形式记录,简书注册了好久也迟迟没有开始,但心中总是在惦记这件事,是希望自己能用文字记录下思想中转瞬即逝的生命体验的。随着年龄的增长,记忆力在减退,在日常中经常会有一些生活的感悟、有一些和孩子互动的亲子时光、有一些成长的思想启迪、有和伙伴们一起学习开心的时光、也有专业知识的积累、这些如果能用文字记录下来,若干年后自己读读也是一份人生的回忆。也常常阅读心时代学习群中大家写的每日一省,体验到不同的生命故事。也在暗自夸赞大家坚持的真好,我也蠢蠢欲动什么时候能够开始呢,还好心中只要种下了这颗小苗早晚会破土而出。
当然要感谢武欣的激励,我们在聊天中谈到想重新开始线下沙龙的分享,武欣说你这面大旗要立起来,我一下就在思考我的旗该咋立。武欣说你开始记录日志吧,带个头!我说好呀!于是就开始了文字的记录,有时候你想着在支持别人,后来发现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最初是来我读书会学习的家长,经过这两年的成长,变成了我的同学,我们成了互相支持,彼此成就的成长伙伴。
如果要立一面旗,这三年是浸泡在心理学生活化的课堂里的,课程的思想越理解越深刻,有家长的育儿咨询我总能时不时的想到院长课程中的关键词和思想,给与家长引导发现从实操的角度来说,家长就要只要这么做就能有结果,问了几个常常去泡课的朋友,大家的感受是一样的。
回想我的家庭中不知不觉在践行的也是这套思想,可能无法总结成条条框框的理论,却在无形中都在使用。有一次我问老公咱家这几年的改变是什么?老公说:“我们俩没有那么死心眼了,遇到问题懂得变通了;也更能够理解他人,每个家庭每个人都有他们自己的不易,我们能够看见并体谅,站在他们的角度理解他们怎么说怎么做都是有道理的,多了一份宽容和理解;我们自己遇到问题能够直面问题,面对问题的勇气提升了,不逃避不退缩想办法解决,不是设想出一个美好的画面不去行动,而是寻找方法去解决;还有咱俩的关系也和谐融洽了,以前斗的多,现在就算是生气也是一会儿就不气了,不是真的生气,就算生气也是对事不对人。”听到老公的总结我佩服的不行,我说:“你并没有经常去复训,也没有好好的学,怎么有这么深的领悟,总结的还这么好,经过你这么一总结还真是这样的。”老公说经常听你说,咱是在用这套课而不是学这套课。
一语惊醒梦中人,有些课是在理论层面,有些课是在实践,我也回想了我家在使用什么,回忆了之后发现也确实挺多的,比如起床流程,我们家最早是按流程叫儿子起床,两年下来这变成我家的起床文化,我们家再也没有睡过懒觉,并且还觉得睡懒觉是一种懒惰的生活状态。达成了共识之后,无论放假还是平时都是正常起床,整理床铺,家里灯火通明。比如空间环境物理整理,我平时喜欢打扫卫生,每次上课院长都强调它的重要性后,回到家更是从客厅到卧室到衣柜角角落路会经常打扫整理,保持家里的干净整洁,以前扔一些不用的东西老公还会说我浪费,现在也意识到了不能堆积很多常年不用的物品。后来听到一些物理能量学的时候发现这样做还可以提升家里的风水,提升运势,所以家里的改变就是这样一点一点的悄然进行的。再比如家文化建设,在家里要摆放书籍,营造书香气息,经常去美食街的人总有吃美食的时候,所以我们家摆放了很多书,客厅改造成了具有书房功能的客厅,我们一家经常围着桌子开家庭会议、老公写书法、我听课做笔记、儿子拼积木等,相信孩子早晚会养成翻书的习惯。我记得有一次妞给我讲她做的梦,我帮她分析了后,她听完觉得挺有意思的,说我看咱家有本《梦的解析》,我能拿到学校看看吗?我说你可以在家里看,那是一个心理大师写的一本书,在学校时间紧张可以在家里看,妞能说出要看我的书听完还是很高兴的。还有日常的沟通,夫妻统一战线等等都在使用心理学生活化的知识。就像打太极,刚学习的时候在乎的是哪一个招式,练习多了就变成了自动化的思维和动作,运用的是综合的招式。
我对学习是有强烈好奇心的,是有兴趣爱好的,也会学习理论层面的知识,比如绘画疗法、团辅、还学意向对话。很多时候学的知识是抽象的理论,用抽象解释抽象,老百姓还是理解不了,学了一堆理论去实操的时候发现还是迷惑,理论是在经验的基础上用文字进行总结的,当知识不够、体验不够时很难理解里面的间接经验。学知识是要被使用的,是为了了解自己、发展人、完善人、成就人。不纠结于流派之分、万发归一都是教人好好生活,更幸福的。我想在一个流派里深入不想皮毛的学习,宽泛的学习知识是为了更好的在一门里更好的实用和转化。
有一次在群里看到学员推荐她多年好友学习99元体验课,这个家长听了两节后就开始排斥学院长的课,听完也觉得挺可惜的,但还是佛渡有缘人。学员劝说中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院长的课刚一听有点“江湖气” 细细的品那是“生活的烟火气”这句话一下戳到我的心中,最近在复制院长的课程中发现确实如此。平时听课如听“德云社”的相声,开心笑笑回家了,在备课时就要认真领悟每一个案例的神妙之处,发现知识都在里面藏着,平时院长几次提醒听他的课不能傻傻的笑笑就走了,最好记笔记,好好领悟是有道理的。正如我国古代第一本教育专著的古训《学记》:“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我也是这样做的亲其师、信其道、听其言、观其行。无论学那个派系的课程,信了就会去用,反复使用就有结果。
今天在听程老师讲意象对话的课,中间讲到了一个例子,如果一大早踩到了狗屎,你的意识流是什么,是自己很倒霉消极负面的想法不断增加还是转换成积极的意识流时,我瞬间想到了院长讲过的一个案例也是踩到狗屎,要找个地儿“噌噌”,不能在狗屎在跺几脚。听完哈哈一笑但是每当生活中遇到让你恶心的人和事儿的时候,如果想执拗时就想象是狗屎,赶快离开或者找地噌噌而不是再跺几脚也就没那么生气了。可能就是心理学生活化的精髓所在,都是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事,拿来用心理学的知识加工进去,一听就能懂,只要用就有效,如果某一天听到了理论时会顿悟原来如此呀。
分享是我的使命吧,我是一名从内心灰暗的宝妈通过一路学习走出来的讲师,也许我的使命就是带动更多的宝妈们阳光幸福起来。昨天下午在视频号里进行了一次课程演练,幼儿园的讲座从线下转到了线上,我在线上试讲了这套课,每一次的分享都会影响到几个人。直播后一个朋友语音和我沟通了夫妻关系的经营,我们也想着一起学恋爱课,每天都在进行各种形式的知识输出,就像农业生产一样,速度很慢生命在成长。
也会反思我出现在别人的生命中是礼物还是困惑,是给别人带来了有益的还是无益的,这是我这几年经常想的一件事情,让我热衷于做家庭教育这件事的初心可能是,我觉得这件事是有意义的事情,一个个情绪低落,婚姻濒临破碎,亲子关系不和谐的家庭在一点点的调整,只因为我像是一个天使一样飞到她们身边说:“学习吧,学习能让你更好”。信我的人就去学了,学了就改变了,这些改变回馈给我了美好,所以我才会在这条路上持续的前进。每当陷入小我的我执,如我有没有被看见?我讲的课喜不喜欢听?我的价值有没有被尊重?我有没有被信任?有没有人会说我?就意识到这是对自己能量的消耗就赶快转念。从怀疑变成相信,坚定信念继续出发,让自己静静的成长,低调的成熟,用心感受出现在我生命中的人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