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是体系工程师的事么?

这篇文章观点,尽管宋老师不尽认可,但体系建设的误区,值得大家警醒。

我经常有朋友来找我,他们一般都是公司的质量经理或质量总监,说他们想让我帮忙找一个熟练掌握质量管理体系的人。我问:熟练掌握意味着什么。回答说:能独立规划、建立和维持一个符合公司业务实际情况的有效质量管理体系。但是在我的印象中,专职干体系的人不多,如果找得到,他们的薪水要求远远超过你的预算。

其实有一点我一直没好意思直说,就是这里面存在一个大众认知上的误区。那就是“到底该由谁来建立和维护体系”这个问题没有弄清晰。大众认知上一直觉得体系嘛,当然应该由体系工程师或体系主管来建设,毕竟专业的事情由专业的人来做,对体系重视一点的公司往往专门成立“体系部”这样的职能部门来负责。大众一直将此认知当做一项公理,不证自明的。从来没有人对此质疑过。但其实这里面是存在问题的。

我们来分析一下,首先需要弄清,什么是“体系”。首先必须清晰地认识到,体系绝对不是一张认证证书,其次,体系也绝对不是一套文件。文件是描述体系的,用来呈现体系策划的结果并规范体系的执行,但文件不是体系。

那么什么是体系呢?ISO 9000标准给出了定义: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一组要素。标准还给出了“管理体系”的定义:组织建立方针和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的过程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一组要素。

这里的术语定义文绉绉的,怎么理解呢?按照企业管理的视角,一个企业的内部管理逻辑是一个由资源——>组织——>流程——>业务——>战略这样层层支持的金字塔。而所谓管理体系就是这样一整个管理逻辑,包含从顶层的战略一直到最底层的资源的所有内容,业务模式、流程活动和制度管控、组织架构和权责系统、人财物资源这些,都是管理体系的组成部分。

而一个细分领域的管理体系,都是企业整体管理体系的一部分,为实现特定的管理目的而存在。例如品质管理体系,就是为了实现“持续增强顾客满意”为目的,包含了从品质战略——品质管控模式——相关流程活动及制度管控——品质组织架构、职能分配和权责系统——人力资源和能力意识,以及其他相关资源等一整个垂直方向上的层层支撑的有机的、协同运作的系统。

分析到这里,可能大家已经都看清楚了,这不正是一个公司品质负责人该干的事情吗?一个企业的老板,花大价钱请来你做公司的品质一把手,不正是需要你以“持续增强顾客满意”为目的,建立一整套从战略到落地的有效的品质管控系统么?

难道还需要再找一个人来,让你去管人、管事,而让他去管体系么?这里的人和事,本身就是体系的组成部分啊!如果不考虑体系,只是单一地负责管人管事,那其实不是一名管理者,那是工头!在企业内任何一名负有某项职能的管理者,建立和维护体系是其核心职责。

你可以寻求一名或多名具有专项能力的体系工程师,帮你去砌砖加瓦。但这个总设计师和项目经理,真的只有你自己才能去担当。如果你能找到一个真的具备足够能力的“可独立策划、建立和维护符合公司运行实际的有效的管理体系”的人,而且他也愿意来的话,那么或许,你的岗位该让贤了。因为,你的岗位他一定能胜任,而且会做的比你更好。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