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种味道,你可曾感受?
作者:红尘烟雨遥
这几天的我有点混沌亦有点恍惚。但如果要让我具体去描摩去主述,却又找不到恰如其分的言语。大概就是那种心神无法自守的状态。夜梦故人围炉,午休金戈铁马,整天飘渺到虚无。直到中午,我方才找到症结所在。原来我与安然与自如,隔着一碗酸菜炉面的距离。
说起酸菜,度娘说它在《周礼》里已初现神态。对此,我颇为纳罕,那些封建王室的皇亲贵胄们,按常规不是应该更热衷于玉盘珍馐吗?怎么我们民间用于果腹充肌的酸菜也入了皇家的菜谱呢?如此一来,倒让我们的酸菜平添了几分高大上的气韵与风致呢。今天,我在百科里又把它的前世与今生浏览了个遍。虽然尚不能熟记于心,但对它的历史及发展演变亦有了一定程度上的了解。人类喜欢给所有的物种进行分类,酸菜也根据地域划分了许多派系。在它的划分里大致有以下四种:东北酸菜、四川酸菜、贵州酸菜、云南酸菜。我想分类的人或者他的团队成员大体来自这四个地域,要不,他怎么为遗漏了我们这一宗系呢?我们的酸菜也是自成一体的,如果你有幸吃过,那你对它的口味与风格定会赞不绝口。
我对酸菜的口感偏好形成,已有一些年代,具体到什么时候,也大约是不能详尽忆起。只知道每吃红薯或者糯米,我注定要喝酸菜汤的,红薯配得是老酸菜,糯米在我平日的食谱里极少出现,每年只有在端午应景时,才会享用一下裹在粽叶里的清香软糯的糯米,但那时它的最佳拍档一定是小酸菜了,是那种来自田间的纯天然的野刺苋做成的小酸菜。它的味觉与吸引力,吃过的自己脑补。
我今天要写的东东与老酸菜有关。中午,做了老酸菜炉面。老酸菜的用料90%是白萝卜,其具体做法我还没有太多话语权,因为我没有亲自参与过它的制作过程,因此不敢擅自讲解它的制作流程。但我的舌尖感受过它的美味,我想以绵薄之力,帮我们的本土酸菜刷刷存在感。今天的酸菜是从二姐那里拿来的,二姐原是一名教师,退休在家后把所有的时间用来照顾一家人的饮食起居,酸菜是二姐自己腌制的。白萝卜是用民间常见的那种扁pangchuang(真心不知道应该是哪俩个字,情急之下用了拼音,感慨一下:中华拼音太伟大了,自己学的东西太少了)籀出来的,有可能因为它扁的形状,因此它特别有嚼劲,酸度适中。拿来后,我先用水过滤了它原有的汤液,控干水分,只保留少许酸度;随着就开始和面,面的软硬度自己把握,面醒的少许后就动手开擀,这个时候会感觉到自己贤妻良母的自豪感充盈了每一寸肌肤,擀的时候要着力平均,否则会造成面的厚薄不匀,面擀好后就是最考验刀功的时刻了,每逢这时,我就会唉叹没有学到妈妈刀功的真传。切面时,我无法做到细如发丝,但只要用心有心,不至于有太大差别。面切好了,蒸锅的水也滚沸了,在笼屉的笼布上稍刷一层油,把切好的炉面一层一层码放,然后就开蒸了。这个时间稍有空余,可以切蒜苗等做配菜。待面蒸熟后,我们的酸菜就闪亮登场了,坐锅入油,先用蒜和小干椒煸出香味,接着就把控干水分的老酸菜下锅,伴随着“呲啦”声,厨房里全是这种饱和的美味,边吮吸边享受,接着就可以放入先前备好的小段的蒜苗了,如果你是肉食者,可以放入一点预先炒好的肉。我今天就放了一点瘦肉在里面。然后,便根据个人口味调和咸淡了,在酸菜与辅材完全融合后,接着就放入刚刚蒸熟的炉面,不断翻炒,等几者百分百互相渗透入味后,就可起锅了。
看着起锅的老酸菜炉面,一任相克的食材针锋相对又互相成全,酸菜的酸猪肉的香就这样弥漫了厨房。各位宝宝,不知道吃过这种面食的你,这种口感你get到了吗?
互相牵制又互相成全,有没有沧海桑田的深沉?哈,你自己感受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