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英语老师,我还是一个学了英语才开始喜欢中文的,并幻想着未来有机会能当上中学语文老师的人。中文的美,除了现代文字和语音的简洁优美之外,更多的还藏于瑰丽的国学经典中。在繁忙的工作中,我发现很难得能静下心来去细细品味诗词歌赋中的韵味。就像我一直坚定的,作为中国人,一定要学会写毛笔字一样,我的内心深处迫切地渴望着走进国学经典著作。
就这样,有一天我遇见了《最好的方法读唐诗》这本书,作者是我非常喜欢的青年主持人王芳老师。他的父亲特别热爱中国文学,就用自己的方法教授给女儿。在父亲的熏陶下,作者小时候就熟记了很多的古诗词。所以她在这本书里,也同样以自己的视角去解读一首首我们之前可能熟读过,但不了解的唐诗,并且给我们梳理了很多大咖诗人的人生境遇。比如说诗圣杜甫,我从没想过他和诗仙李白的人生有何交集,实际上他比李白小11岁,对这位前辈非常敬仰。我也不知道他的爷爷叫杜审言,而他的一首诗《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被收入唐诗三百首,我甚至也不知道唐诗三百首原来是由清代的蘅塘退士所编写。当然还有位于初唐四杰之首的骆宾王,除了七岁写出流传千古的《咏鹅》,他还是一位刚正不阿敢于挑战权威的勇士,而那个权威就是武则天。武则天不但没有生气,还夸赞他文笔好。不过最终他还是入狱了,写下著名的《在狱咏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这是他痛彻心扉地在呐喊。最最让我觉得自己粗鄙不已的是关于安史之乱那段历史,上学的时候知道,这段历史对李白、杜甫及王维等大咖诗人产生很大的影响。但我完全不知这里的“史”指的是叛丞安禄山的部下史思明,八年的国家动乱深刻地影响了那一批心忧天下的真文人。就像作者所说的,真想穿越到那个年代,给与他们物质或是精神上的一点点的帮助,这样他们会过得更加快乐,也必将有更多优秀的作品得以流传下来。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手边一直放着一本《唐诗三百首》,每当这书中有提及的,我都会去翻阅一下,每每都会有“果然是这样”的美妙感觉。这本书快读完了,我就给家里正上初一的小侄子,小侄女们订了四本。因为我不希望他们要等待我这个年纪之后,才有机会去这样品味这样的有血有肉的唐诗和与我们有一样喜怒哀乐的诗人们。形容一本好书,莫过于看完后会不禁感叹说:为什么现在才遇到。
总结这次阅读的感受:先要清楚自己想读什么书,或是书中所著的是不是与你想要读的吻合,这样做的好处是,你不会每天数着页数去读,而是主动去阅读去探求。当然,关于阅读,我认为最最重要的是要去梳理出你的读后感,把书中的主旨精华能用自己的语言和视角,结合当下你的心境,去呈现表述出来。
读好书,求甚解,知乎天地,更知予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