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焦虑的事情比较多:工作上的事情都干了个半拉子;本来规划的学习任务总是三分钟热度;白天精神状态不好,想好的10点左右睡觉,但是就是做不到。
孩子开学那段时间感觉一切做的挺好的,最近怎么了?可能与物业费、暖气费、月供、合疗款、妻子的工作等有关吧,但是这些都不应该成为焦虑的绝对理由呀!
在买房时已经想到了这些费用的呀,刚买房时,那兴奋的,连交月供觉得也有一种自豪感,至少我能和其它同事一样可以交月供了,别人谈买房、装修、月供时,咱也不至于完全一无所知,像个局外人一样,房子买到手,装修好,遂心了,可怎么就又焦虑了呢?妻子的工作随虽是打工但也不少了,2600左右,咱每月4000左右,虽说紧张,但是客观地说也没打住什么事呀;交合疗,咱不是年年都交么,全民都交,咱紧张别人就都很宽裕吗?工作上的事虽然也不好弄,但咱真的下功夫尽力去做了吗?返回来说,不能是在乡镇还是在政协,不论是乡镇十三五规划、工作总结计划,政协领导的发言材料、调研报告、社情民意、全委会报告最初虽然个焦虑、过程虽然艰辛,但是那个事情落下了,那个事情又没有得到领导的充分肯定?特别是最近起草的“关爱留守儿童、促进乡村振兴”的发言材料和“现代农业发展规划意见建议”不是很好嘛,咱不是不会做,只是没有认真做而已,赞焦虑的是能力上还有欠缺,能力上其实还有点,但是就是焦虑怕江郎才尽。
理性地说咱不能焦虑,焦虑有毒呀,不管对身体还是心理都是非常不好的,焦虑费时间,焦虑费心思、焦虑坏情绪,焦虑坏关系,而时间、心思、情绪、人缘不就是干成任何事情的最起码的东西吗?焦虑了,一切的时间、心思、情绪、人缘都被焦虑占据和耗去时,当然诸事不顺了,而不顺就会越焦虑。
就是要把焦虑这一个环节彻底掐死。永不焦虑——这样的人生才是理智的、健康的。
如何不焦虑?众说纷纭,都有道理,咱要有咱自己的思考,因为只有自己思考出来的才最有用,当然可以参考别人的意见。
第一,读一本好书,对,就是集中精力读一本,只读一本。前段时间不焦虑,可能与陈彦的矛盾奖作品《主角》有关。
第二,读一个人。最近读白岩松的一些话,感觉很好——越自律、越自由;三等人,就是一等人见了好的做法、听了好的建议,立马去做,而定二等人半信半疑地去做;三等人看个热闹,要么不信、要么看了就看了。
也可以读一些反面的人,反面的家庭
第三,欣赏一家人。孩子是最需要欣赏的,这是最近这两天反思的结果,我虽然一直也这么认为,但是偶尔也会焦虑,也会走向欣赏的反面——恨铁不成钢——即使客观地说孩子已经很不错了。朱晓荣老师的家庭很幸福,特别是女儿今年被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学录取从教,更实让他们家庭有了光环,她老公(王主任)和我一个单位,朱老师人很敬业,作为彬州市的名师每天依然会认真备课当,告诉我他们一家人回去后,王主任在一个房子练书法、孩子在一个房子做作业、她在客厅备课,一家人几乎不说话,在孩子教育上,她主张鼓励、启发,她反对说教、训斥等粗暴型家教;统战部大妈把连个女儿都培养成材了,一个上的西电、一个上的西工大,都是名校,她说他没怎么管过,娃都很自觉;魏晨说他娃看了很多书了,魏嫂说娃每天饭一吃就往学校里跑着哩,听到的都是他们对娃的溢美之词,这背后提心的是对娃的欣赏,而不是虎爸狼妈般的苛责教育。 当然,欣赏不是没有原则,孩子有问题以正面引导为主,比如他如果最近起床及时,可以夸他长大了,刷牙洗脚认真,就可以夸他做事很认真,正面引导实在不行,可以辅之以说教、打骂,但那绝对不能太多,负责孩子就适应了被呵斥打骂。老二的教育一样的,要多欣赏他们,让他们更大胆、更自信。
对孩子和妻子和自己其实一样,都要多鼓励,多肯定,只有这样,人才会更自信,才更容易干好事情。对一些细枝末节的事情,要包容别人,包容家人是对别人的原谅,也是对自己的善待。多看到家庭成员的优点和做得好的一面,多体谅他们的不容易。
妻子那晚用一张即将过期的送票在义乌的奥斯卡影城看了《海上钢琴师》,回来后她把其中的故事向我娓娓道来,我听了很舒服,被她讲的故事感染了,也对这种柔柔的讲述很受用,那晚我看到了一个文艺的、纯净的、高尚的、静谧的妻子,而不是往日那个粗喉咙大嗓门的家庭主妇。她讲完后,我们两又讨论了一会儿。她本来只是想着不要浪费这张即将过期的票,因为时间冲突只能看《钢琴师》了,但没想到这么好,我说这就是随缘,这就是缘分的美好,有的男女找对象,就像在影讯里挑好看的电影一样,追影星、看影评、听片名,但那好多是被包装了的,挑来挑去,满以为后面的生活会像自己想的那样恩爱有加、美满幸福,但是过着过着,就淡了、就不美满的了,而像我们这样媒妁之言走在一起的,未必就不幸福,就像她今晚在看电影之前,没得挑,心中难免有点稀里糊涂,但是结果却也很美好,演员认真的演、她认真的欣赏,遗憾的是讲的是英文,但又幸好有中文字幕,演的入丝入扣、她欣赏的一帧画面不肯放过,就这样她看的很幸福,我听着她柔柔的讲着故事也很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