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在忙期末的事情,一直都没时间来更新。
这几天考试考完了,终于可以来总结一下这一年了。
前几天和一个朋友聊天,大家都是大三的人了,自然会聊到对于未来的打算。他很好奇我为什么跨专业考研,我说我做事情一般都是从兴趣出发。他点点头,突然说了一句:“我做事就是从焦虑出发。”这个回答让我很好奇,我是第一次听人说做事是从焦虑出发。
他解释道:“因为对未来会发生什么这种不确定的焦虑,会驱使我自己不敢松懈,一直努力。”
我笑着回答他:“那你这么活着也太累了点吧?我可做不到。”
上周二我在做一个设计的作业,本来自己预计是很快就可以完成的,因为其实队友已经做好了大部分的东西,后续只需要做一些对齐之类的工作就可以了。结果因为对齐的小问题,本来觉得两个小时应该能做好的东西,一直给我拖了一个晚上才做好。做到最后我自己心态都爆炸了。最后就是已经不想看见软件的界面,脑子里面嗡嗡地响,一看见那个界面就恶心。
当然最后作业还是交上了,但是我的心情平静不下来了。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为什么我的生活总能被这样的事情打乱?
其实不止是2019,似乎从我上了大学之后,就很难再能按自己的计划去生活了。从前微博有一个话题上过热搜:为什么大学过得比高中还困难?在我看来,这种难受其实就是因为不确定性的存在。这个不确定性看起来挺抽象,其实说白了就是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各种没什么用的讲座,必须要参加的活动,还有像我这次所遇到的,工作中出现的困难。
这些事情的出现是很正常的,初中,高中的要求就是只需要你学习而已,而大学,是为走进社会做准备的,社会上的事情不是可以像在学校的时候一样安排得明明白白的:这个时间上语文课,下一段时间是数学,还有英语、政治等等,排出一个明确的时间计划表给你。在社会中,必须要应付种种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所以我在进大学之后就不断的提醒自己要学会适应这些,尤其是适应自己的计划被突如其来的变化所打断。
其实我这个人就是很喜欢做计划,并且很喜欢按照计划去做,这样会给我自己带来一种成就感和稳定感。但是我知道这个情况不会这么下去,稳定才是暂时的,变化才是永恒的。所以我一直都在努力地去适应,适应这种充满变化的生活。
但我逐渐的发现了一个问题,我犯了一个错误:我把随波逐流当作是我适应这个生活的标志,而忘记了自己的生活要由自己作主。就像在河流中游泳,,如果你只是随着流水动,那你飘到哪里都不在自己的掌握之中了。大学这些年来,我逐渐的是任凭这些不确定的东西打断自己的生活,逐渐放弃了自己去掌握生活的主动权。高中的语文老师说过一句话:温水煮青蛙最可怕,煮熟你而不自知。我大一大二就是如此,没有自己想要的东西,任凭一些事情推着自己走,经历当然很丰富,不能说自己的生活不充实。但是我还是没有太舒心的感受。
一切都是被推着走,那我自己在哪里呢?大一大二浑浑噩噩,到了大三又到了该给自己的人生做出选择的节点,面对未来不确定的思考,却让我更明白了自己想要什么。
在这即将到来的2020,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在不确定中寻找确定性。不确定的生活已经是板上钉钉了,该适应的还是要适应。但是我觉得自己需要的是一种平衡:既包容不确定,也留有确定性的空间。
前面已经说过了种种不确定的因素,那么我在2020想得到的确定性有三个:考研,读书与运动。现在已经大三了,考研肯定是我的一个要尝试去走的道路。读书是我个人的爱好,阅读能带给我平静的感觉,我一直都很享受这样的感觉。而运动纯粹就是不想太肥。
这三件就是我2020年想坚持下来的三件事情,这三件事情就是一个稳定的轴,不管外界的环境如何变换,这三件事情都是不会变的。
柳宗元笔下有这么一个故事,一个小偷偷东西被人抓到,经过教育之后痛哭流涕,跟别人说他要改过自新,人家问他:你打算什么时候改?那个小偷说:这个月还没过完,我再偷一个月,然后下个月就收手了。柳宗元在最后评论:明知道自己做的事情不对,却还要再偷一个月,这不荒谬吗!我的这个计划虽说是2020的,不过我还是现在就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