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什么活着呢?
这个问题不太好回答,每个人看法也不一样。
上学那会,我自己是很迷茫的,一直是期待被指引的状态,几乎从来都没有说要把自己本人变成为一种主导力量,总是等待,依附,随波逐流。我常常想像我这样的人到底多不多,每天睁开眼看到很多人好像都有目标,可是很长时间我都不知道我的目标是什么。
小学就是疯玩,自由。上了初中因为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所以背地里偷偷用功读书,老师说这样能考上好的高中,其实我脑子里并没有这个目标存在,驱使我努力的力量是虚荣心。每一堂课我都能比其他人率先说出答案,每次公布名次我都能在前几名找到自己的名字。上了高中以后,基本也是这样的情形,不过那时有一些更有天赋的家伙进入了我的生活。于是,满足虚荣心不再变得那么容易。
基本上从高一考试考不过两个同班同学,到高二下学期考不过三四十个同年级同学以后,学习这件事就变得了无生趣了。但是幸好大学时,我认识了一个好学的女朋友,她读书多,我为了装逼不露怯(又是虚荣心),和人聊天的时候总是记下来别人说过的书和作家,然后开始了大规模(可能只是比普通人多一点儿,跟真正的读书人不能比)的阅读。
阅读这件事给我带来了,我一直意识不到的收获。比如性格的扭转,比如同理心,比如自信心的改变和职业上的影响。因为生命不能重来,也说不好这些事情如果没发生,我到底会怎样,但是如果我们做一个纵向的对比,还是可以发现阅读这件事给带来太多的好处了。尤其是最近一年以来,我突然比从前意识到目标的重要。
当然除了阅读,更重要的是家庭成员。
因为母亲的离去,父亲的日渐苍老。我突然深刻地意识到。我并不是为了我自己才来到这个世界上,大概生命自身就是要有各种类型的组织和单位支持,完全独立是不可能的。是基因的奴隶也好,被社会文化束缚也好,我们必须从一些人身上获取我们赖以生存的一切以及更多,又要把得到的东西用来支持另外一群人,第一优先就是亲人,所以自私也要有限度。
于是刹那间,我被置于一张网上,我成了一个结点,要担负更多责任,要发光发热,做一个被需要的人,而不仅仅是满足虚荣心。有时候我想这是不是失去自我,可是后来想这不对,因为迷茫状态其实根本就没有自我,现在不是那么迷茫了,才渐渐发现自我。所以何来失去一说?
我们生活是不自由,但是这不是堕落的理由,至此终于明白德川家康那句话的意思了。他说:人的一生有如负重致远,不可急躁。以不自由为常事,则不觉不足。心生欲望时,应回顾贫困之日。 心怀宽恕,视怒如敌,则能无事长久。只知胜而不知败,必害其身。责人不如责己,不及胜于过之。
一辈子很长,一辈子也很短,急则易生乱。有人乐观又幸运,误打误撞就把人生通关了;有人绝望又倒霉,越过越悲观,最后就疲了。人生本来就苦,纠结环境和自我都是浪费时间。接受已有的一切,然后继续干就好了。惰性顽固,但也要学着克己。习性难除,也要懂得制怒。
《别害怕你所向往的生活》,这本书以身边人的例子,告诉我纠结的无谓。所以要学会不给自己平添这种纠结的压力,选好目标和方向就要做好该做的。阅读能让生活在其中的人理解自身在那个阶层是有这样那样的局限,那我们就要设法打破它,哪怕现在还无力,还不成气候。但我希望哪怕最后我没有过上理想中的生活,但我的后代们他们能够比我更早意识到,人应该要为身边的人负责这个基本的道德准则,从而比我更早懂得努力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