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多年来,发现孩子的自信心是极其重要的话题,常有家长、学生问我,到底怎样才能更自信。
我认为,孩子的自信有四个来源:
首先,孩子天生自信。
这是每个生命基因中本有的东西,生命自形成起,只有一个目的:我要活下去!这就是自信的源动力。除非外在巨大而不可抗拒之力干预,任何生命都会“自信地”
活下去。孩子天然地渴望长大,渴望更好,这就是自信。
其次,源于父母的陪伴。
父母的陪伴,意味着孩子生命之初的几年强烈地感受到安全,温暖,欢乐,爱。这种生命体验对孩子未来极其重要,甚至会有决定性影响。且这个阶段(0~5岁)不可替代,不可后补,一旦错过,无法换回。孩子婴幼童年时感受到安全、温暖、快乐、爱,可以说是孩子今后人生自信的后天根源。我们深知,摧毁一个人的自信,让一个人自卑的最好办法就是:否定他的出身,否定他的父母,并让他完全接受这种否定,他便从此再抬不起头!这是中国人最常用的手法,俯拾即是,不需举例。如果一个孩子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证明,自己的父母本来就是个混蛋呢?如果他自己就是家庭悲剧的受害者(没有安全感,没有温暖,没有快乐,没有爱),他长大后怎么可能自信?一个不自信的孩子,外在表现不只是自卑抬不起头,会行为孤僻、怪异、甚至暴唳,歇斯底里,会狂躁不安,喜怒无常,难以持恒,没有韧性……农村孩子与城里孩子、穷人孩子与富人孩子、单亲孩子与完整家庭孩子……心里上的差异是分明的!怎能不为宝强的两个孩子担心呢?
再次,源于孩子对自己过往经历的接纳与认可。
如果前两些均已失去,请在这一项上强加,让孩子接纳、认可自己的过往经历,不要在否自己的过往经历中面对现实与未来,那么孩子就会更有勇气、有信心。许多孩子之所以对现实与未来没有信心,就是对自己刚刚过去的过往经历,比如去年、前年,或者上个月、上个周,那种失败感、失落感,让自己无法释怀,从而自己错误归因——我是不行的,我是无法掌控的,我是做不好的,我是不被他人认可的,我是不行的。必须让孩子认识到,一切的失败、错误,是每一个人都会出现的,不出现错误与失败是绝对不正常的,甚至人的成长过程,本质上就是一个不断出错与不断改错的过程,当你害怕出错,也就意味着没有了改错的机会,也就意味着你缺乏自我调整、自我疗愈的能力,也就意味着你更加害怕出错与失败,这必须让自己什么都不敢做,没有信心也就这样地形成了。因此说,自信的建立,来自于自我认可,而认可、接纳过往的种种经历,包括失败、错误等等,就意味着自信的建立。
其实,孩子的这种自信的确立,同样适用于一个民族:认可自己的历史、认可自己的传统、认可自己的过去,接纳曾经的失败、曾经的不堪,唯有如此,才有民族自信,这也是当今社会注重传统文化的一个原因吧。其实,认可、接纳自己的历史、过去,不仅仅是出于传承,更是让自己更有涵养更有底蕴。在这个浮躁的时代里有些淡定与从容,有着属于自我的精神追求。每个孩子也都是一样,一个认可接纳自己成长经历的孩子,他们生命就会从容淡定得多,他浑身上下都透着自信与从容。
相反,一个不断否自己历史的人,你会发现,他会整天焦躁不安,处处觉得不合理、不正常,他会天天指天划地,指手划脚,总想着只有彻底地改造这个世界、改造这个局面、屏蔽那段历史与过去,自己才会觉得心安。其实,他想要的效果只是,否定了自己的过去,从而期望换来一种全新的自我,他骨子里太讨厌那个过去的自己了或者说骨子里讨厌那个自己的过去,以至于他也跟着讨厌这个国家的过去、国家的历史、国家的文化。一个人,想换一个全新的自己,人们常常不是从改变自己的现状着手,而是喜欢改造自己的过去,如在逃犯或曾犯过严重错误的人会编一套自己过去的历、过去的经历,还有些人会不断地夸大自己的曾经,目的都是为了试图建立自己的自信。但这种用改变过去、回避过去的方式建立起的自信常常是不长久的。唯有认可、接纳、感恩自己的过去历史——这毕竟是自己生命的一部分,怎么可能用否定一部分来换取另一部分呢?人的自信,一定是对自己整体生命的完整接纳。
最后、孩子的自信,来自于重要他人对孩子的绝对支持。
我正试图帮助一个语文很差甚至还曾经严重抵触过我的学生提升成绩。首先我绝对赞赏他的过去,包括他对我的抵触,那都是出于自己内在的良知与正义,其次我告诉他,如果你有这样的素质却不能把成绩提升去,那只能说你的良知与正义是一种虚假掩饰,是一种表演,那我们就来做个验证,拿出你的应有状态,解决你的弱势学科,再次,如果你要真干,那就每天来找我问两个题,雷打不动,只要你有不懂,我全力给你讲解清楚。于是我们订下约定,他每天做一套小试卷,每天必找我问几道不懂的题目,仅仅两个星期,他精神焕发,自信满满,因为他看到了我的绝对支持,不是停留在口头上,而是真正拿出行动。而且我们天天相约,根本不容他有懈怠,正想懈怠时,相约又到,他们必须面对。坚持几个月,不信他看不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