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赵晓璃
写在前面的话:
不论我们的后台还是我的邮箱,总会收到很多人关于工作的抱怨:
不喜欢现在的工作,可又不知道该干嘛;
工作没有成就感,难道一辈子就这样了吗?
无数次想辞职,又怕辞了职之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有人还会问我:“我到底要怎样,才能成为和你一样的职业生涯规划师呢?”
。我常常会告诉对方:“事实胜于雄辩。人们判断一名职业生涯规划师是否值得信赖,比文字更重要的是,这个规划师自己是否从困境中走了出来,是否已经活出了让人羡慕的状态。在这个世界上,没有谁的路比谁轻松,唯独你经历过和他们一模一样的痛苦、迷茫和困惑,但是你走出来了,你的故事本身就是对你最好的诠释与证明。”
前两天,新世相对我进行了采访,在他们采访内容的基础上,我进行了补充与延展,希望我的故事能给你提供一些宝贵的经验,对你有所启发。
温馨提示:全文共3000字左右,阅读大约需要十分钟。
一、
-我不喜欢我的专业,也不喜欢我的工作。
-先把不喜欢的事情做好。
工作一年,困扰我最深的就是,大学的会计专业不是我喜欢的,又不确定自己究竟想要做什么,就做了对口工作,成为一名会计。
这个志愿是母亲帮我填的,按照她的说法,这是门技术,学好了不说发财致富,至少可以生存无忧。
刚毕业那会儿,对工作“心不甘情不愿”促使我迅速成长,当时抱着最简单的一个想法——
。如果我能把这份工作做好,是否还会像今天这样迷茫呢?
那时候我的工资很低,也看不到未来。直到有一次我遇见一位比我只大几个月的领导,她对专业的钻研与韧劲,深深刺激了我。她的成长环境比我惨多了,但人家就是靠着自己的奋斗,做到了公司中高管的职位。在她的指导下,我渐渐对这份工作不那么讨厌了,迷茫也不再明显。
二、
-职业枯竭期,别人觉得我活得很好,我却焦虑得每天上班不想起床,下班不想说话。
-学习心理学,了解迷茫的根源。
28岁,我做到了财务经理。那时的成绩在外人眼里是认可的,从某种角度来说,母亲当时的话都实现了,我完成了上升,达到稳定状态,收入、生活都很不错。
可到了三十岁左右,我发现自己陷入前所未有的焦虑。
我每天早上赖在被窝里不想起床,一睁眼就能知道今天大概要做什么,上班等下班,下班回家不想说话,赖在沙发里懒得动。
年幼的孩子过来找我玩儿,可我总是因为心情不好而冲他发火,发完火后又特别后悔。
我突然意识到,我遭遇到了传说中的“职业枯竭”,我的收入和地位光鲜,可感受不到意义。
我开始阅读大量心理学书籍,参加学习小组,渐渐梳理清楚迷茫的根源。回过头看当初的选择:是因为父母觉得这个专业不错,我就学了这行并做了这行。
。原来我并没有发自内心热爱工作,十几年如一日地重复,也只因舍弃不下这份看似旱涝保收的收入。我被这些外部动机主导多年,最终丧失了热情。
我第一次萌生出转型的念头。
32岁,我主动辞去财务经理的职位,转型做财务培训师,这是我职业生涯至今最重要的一次的决定,母亲觉得,我一定疯了。
发现自己比任何事情都更加重要。
三、
-怎样才能知道自己到底喜欢什么、擅长什么?
-回想一下你人生中的巅峰时刻和忘我时刻。
在职业选择上,我们常常误解了“喜欢”这件事。就像你喜欢一个人,那是一种感觉,可真正爱一个人,必然要全心全意付出。
职业也是如此。
所有问题不是寻找喜欢的事,而是寻找一件愿意投入所有热爱的事。
想要找到自己热爱的事情,我是从这几个线索入手的:
。从小到大,你可曾有过巅峰记忆?曾因什么事受人认可或表扬,甚至瞩目?
。你可曾有过短暂的忘我时刻?完全投入忘记时间的那种。还记得你当时在做什么吗?
。如果不考虑钱的因素,你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
回想过去,写作与演讲是我最擅长的。
写作方面:上学那会儿,我的作文和周记一度成为语文老师用来激励其他同学的工具,最后我的作文成为“免检范文”——只要老师看到是我写的,根本看也不看,直接拿起来当着全面同学的面朗读。
演讲方面:学生时代,我最喜欢上台演讲,另外我还积极参加各种辩论赛。最让我感到惬意的,就是我在台上滔滔不绝,台下的人听得如痴如醉。
表达给我带来快乐。
四、
-工作很痛苦,我该不该辞职?
-你发誓你不是因为这件事太难了才想走吗?
正犹豫要不要辞职之际,有个朋友告诉我一个经验之谈,那就是——
。你发誓你不是因为这件事太难了才想走?如果你正在纠结要不要辞职,可以问问自己这个问题。
我思忖良久,越来越坚定一件事,那就是,我想辞职,不是因为我胜任不了这份工作,而是因为这份工作给不了我想要的意义。
辞职后没多久,我找到一家培训机构。面试那天,负责人让我先听听其他应聘老师的试讲,看到前面几个应聘的人在台上面红耳赤磕磕巴巴,我鼓起勇气告我那位负责人,让我去讲吧,给我五分钟就好。
五分钟,我到现在还记得,当我绘声绘色把一个会计案例讲完之后,我看到的是他们惊诧的目光。后来在场的两位教学负责人就开始抢我,我一时被巨大的喜悦与幸福包围了。
那一天我所感受到的认可,远远超过了十几年来做财务获得的认可。
五、
-如果转型了,之前的积累会浪费吗?
-世上没有白走的路,但前提是,你走的每一步都要算数。
既然干一行,就要做出个样子来。
何以解忧?唯有死撑。
那些让你头疼不已的工作背后,往往有可怕的问题需要你自己却解决。
多少人都想辞职,但为何迟迟不动?
因为他们缺乏辞职的底气与资本。
他们无时无刻不是活在惶恐当中,虽然现在的工作味同嚼蜡,可一旦放弃了,自己又能做什么呢?
。还是那句话,在职场中,不是每一次付出都有回响,但每一次回响,必能找到源头。
自由=能力-欲望。
很多人追求的财务自由也好,时间自由也罢,如果欲望过强而能力不够,放眼望去似乎有千万条路,但细细想来却没有一条路能走得通。
。这个时候你需要沉下心来,在本职岗位上多挖掘多钻研,说不定就能找到未来的方向。
在培训机构担任老师的期间,学校让我们这些实操老师负责学员的就业辅导工作,我身边的同事们都认为,就业有什么好辅导的?
可我却觉得,就业辅导可能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我打听到,原来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个职业,叫做职业生涯规划师,不过要学习的话,需要投入相当的金钱和时间。
我问领导:“如果我去学职业生涯规划师,学校能报销我的学费吗?”
领导摇头:“就业指导随便搞搞就好,你干嘛那么当真?再者说了,如果所有老师都想你这样报名考这个玩意儿,学校还不亏死?”
既然不给报销,那我就自费学习。
。我做人做事始终秉承一个原则,那就是,我要么一开始就不做这件事,如果做了,就要把这件事做好,否则我砸的是自己的口碑和招牌。
再好的单位,充其量也就是给你搭建了一个平台;而在这个平台上,你能积累怎样的能力,关键在于,你是如何看待今天的工作的?
如果你发誓你用尽全力去拼了,你一定会很快迎来柳暗花明的一天。
六、
-什么是值得一个人终生投入的事业?
-什么曾经拯救过你,你最好就试着用它来拯救更多的人。
这句话,来自黄有璨老师,写在他三十岁的当口。
我始终坚信,我在职场中这十四年来走过的路,一定有更大的意义和价值。
我的眼光已经不仅仅满足于帮助有限的培训班学员了,我还要做一件更大胆的事情,那就是,让更多的人知道,原来他们的迷茫与焦虑,在我身上同样发生过,只是我走出来了,我愿意结合思考、分析与总结,以文字为桥梁,链接起网络两端的你和我。
。如今我有个最深切的体会,那就是我的精力与时间有限,咨询以及问答所能帮到的人毕竟是少数,所以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通过我的文章获取方法与力量,最终依靠自己走出困境,因为独立这件事,最痛苦也最关键。
这就是我为何从一名培训师转型为职业生涯规划师及职场作家的原动力。
很多人问我:“老师,我不知道适合自己的事业是什么?”
我的回答是——
“先自己想办法走出当前的困境,等你有一天真的走出来了,你再回顾下,到底是什么救了你?再去拿这样东西,去拯救更多的人。”
——这,就是最合适你不过的事业了。
作者简介:赵晓璃,资深职业生涯规划师,职场女性作家,著有《“怕麻烦”才是你最大的障碍》、《请停止无效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