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重视养生,多年来一直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之说。
这是因为从立秋之日起,到立冬之日止,整个秋季经过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等六个节气,时间很长。先秦时期的文学著作《管子》曾经指出:“秋者阴气始下,故万物收。”这里的阴气始下,是说在秋天由于阳气渐收,而阴气逐渐生长起来;万物收,是指万物成熟,到了收获之时。
从秋季的气候特点来看,由热转寒,即“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人体的生理活动也是随着“夏长”到“秋收”而相应改变。因此,秋季养生不能离开“收养”这一原则,也就是说,秋天养生一定要把保养体内的阴气作为首要任务。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说秋季要养阴的原因。
秋季是个不安的季节,气温变化活跃,人体容易困倦乏力,古诗有云:“天阶夜色凉如水”,描写的正是秋季的寒意。在初秋时分,夜里开始渐渐变凉,但白天经常还跟夏季一样酷日当头,昼夜温差渐渐拉大。这时候人们更容易着凉,也是旧病复发的高峰期,尤其是老人孩子和女性。
正因为如此,我们才应该护藏阴精,使精气内聚,以润养五脏,从而为来年阳气生发打下基础。所以两千多年以来,人们一直把“养阴”作为秋季养生的重要原则。
那么,我们该怎样养阴呢?
其实,中医很早就认识到阴阳平衡的重要性,早在金元时期,有个名医名字叫做朱震亨。他提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认为养生的关键在养阴。
朱震亨原本是当官的,但是仕途不顺,因此转行行医。在治疗实践中,他发现,很多病人患湿热病,而传统医书对此束手无策。朱震亨认为,这是虚火上升引发的疾病,应该用滋阴降火的办法来治疗。由于治疗效果神奇,所以被后人称为“滋阴派创始人”。
所谓滋阴,主要针对两点:一是水,二是气。
养水,就是每天保证充足水分,促进新陈代谢,排除体内毒素。
养气,就是重视补气,可食用温补的食物、药物。水与气充足了,自然不易患病。
有个一举两得的办法,可以同时养阴补气,这个办法就是吃粥。
由于粥稀软适口,制作简单,所以特别适合家庭日常养生。清代学者曹廷栋在《老老恒言》中写道:“粥能益人,老年尤宜。老年有意日食粥,不计顿,饥即食,亦能体健,享大寿。”什么意思呢,就是说,粥对人有好处,尤其是老年人,每天都可以吃粥,而且不用在乎一天吃几顿,饿了就吃,这样可以健康长寿。
宋代大诗人陆游曾著有《食粥》诗,是这样写的:“世人个个学长年,不知长年在眼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从这首诗也可以看出,经常吃粥能畅胃气、生津液,尤其在秋季,需要滋阴润燥,更需要吃粥来营养健身。
其实,粥可以有很多种做法。今天我就给大家几道养阴补气粥,制作方法都很简单,大家在家里可以多多尝试。
第一道,就是菊花粥。
菊花具有散风热、清肝火、明眼目等作用,适用于秋季心烦咽燥、目赤肿痛等病症,对心血管疾病也有良好的防治作用。那么菊花粥怎么做呢?
就是把10朵菊花洗干净,加10克西洋参,放在水里煮开,用这个汤来煮粥。怎么样,简单吧?吃的时候,还可以加一点冰糖,口感也会非常好。
第二道,就是参苓粥。
就是用党参、茯苓、生姜各10克,煎水取汁,然后把残渣捞出来扔掉,剩下的水用来煮粥,吃的时候加一点盐调味。这道粥有补脾健胃,滋阴养阴的功效。
如果觉得粥做起来有点麻烦,那么还有两个更简单的:一个是参枣汤,就是党参10克加上10个大枣一起泡茶,白天没事儿的时候可以多喝一点,有跟参苓粥同样的功效。
另一个是参冬饮,就是西洋参3克,麦冬10克,用开水泡茶喝。西洋参益气,麦冬养阴生津,这两味中药加在一起,能在秋天给你很好的保护,滋阴润燥,味道也不错。
需要提醒大家注意:无论是党参还是西洋参,虽然他们有很强的补气效果,但是也不能多吃,吃多了反而会导致闭气,出现胸闷腹胀的感觉。而且只要是吃了参类的东西,都不能喝茶,以免药效受损。在制作的时候,不管你是煎、煮还是炖,都不能用金属锅,最好是用砂锅,当茶饮的时候,也要用玻璃杯,不能用不锈钢的保温杯。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今天咱们讲了秋季养阴,要在饮食方面多吃粥,菊花粥和参苓粥,大家可以在平时多试试,才能达到养生的目的。明天继续跟大家分享秋季养阴的其他方面注意事项。大家有什么好的建议和想法,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祝愿大家平安喜乐,四时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