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一个朋友讲到烘焙,我说我尝试过觉得自己没有天赋就果断放弃了,其实没有天赋也可以后天努力的,后来自己仔细想想,目前不想继续的原因是自己"动机不纯",我不是真心喜欢烘焙这件事,而是希望做出来后能拍个美美的照片早上配黑咖下午配红茶别人夸几句或者羡慕一下,其实味道根本不在乎,糕点是不是我做的一点也不重要,要的只是那个仪式感,所以想到不是自己真心想要,就果断删掉了。但在生活中,发现还是有很多朋友做事时犹豫不决,分不清很多行为是自己想要做还是别人想让你做。这个我觉得会分成显性和隐性两个层面:
显性层面,很容易理解,即有人给你下直接的命令,比如你的老板让你去做一件你也许不愿意接单工作;比如你的家人让你去相亲;比如你的另一本在你躺的很舒服的时候让你把屋子收拾一下。这些都是直接命令,也比较容易辨别和区分,即是别人想让你做而非你自己想做。
隐性层面的有些隐藏的就比较深, 最常见和最可怕的就是潜意识被社会大众的价值导向或者身边亲友的评价所影响,即很强烈的被认同的价值观跳出来,侵占了你自己所坚守的信仰。试想想,凭什么要有剩女一词,女性一过25还没对象的就被亲朋好友拎出来问的,让你放弃自己的缘分和Mr.right的论调陷入世俗的找对象的标准,到底是你找对象还是你妈找对象?还有,之前经常有对朋友圈的一种嘲讽的论调是:非P的自拍照绝对不发,请问你是为了真心的纪录和分享你的生活,还是虚荣的为了那几个赞和美美美的夸奖(当然撇除社交目的不算)?还有,我现在自己有娃,更能体会到,比如在孩子买衣服这件事上,我和老公是觉得从质量方面出发穿的舒服点,所以买牌子或者那种外贸的性价比比较高的都可以,但妈妈辈舍得花钱买好牌子就是为了让自己的孙辈出去炫一下然后有面子。以上我生活中的例子都在隐性层面被"社会和他人认同"悄悄的奴役了。
隐性层面还有一种比较重要的例子:重要他人对自己的选择影响,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儿子选老婆完全服从老妈的意见,因为从小到大都是妈妈来做各种决定,说好听是尊重,说清晰是没有自我和自由,也比较遗憾。当然,这一类的主人公也许会和你说,"听妈妈的话"就是我的信仰。好吧。
以上是我看到的生活中的一些比较典型的情况,其实对于如何在做事时摆脱他人认同,"自知"都比较困难,更别提改变了。但是我想只要有心和有意识,会慢慢发现在你身边的隐形枷锁,当你有力量时就用力挣脱;力量还不够时就在妥协中慢慢强大吧。
我也在积蓄能量,积蓄在身心自由的路上慢慢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