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一起成长,你害怕吗?

曾经,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很多次在想:如果我当了父母,我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曾经,当我抱着刚出生的儿子,兴奋地睡不着觉,整夜都在想:他长大了会是什么样子呢?

身边的很多朋友,慢慢地都成家立业,拥有了自己的“小天使”,曾经的想法慢慢地都变成了现实。每个人都沉浸在喜悦、兴奋、期待的心情中,不能自拔。

可是,当一切归于平淡,喜悦的心情会被生活的点点滴滴冲淡,满心的期待也被现实敲打得支离破碎。

“你这么小,懂什么?”、“哪有这么多为什么,叫你干什么就干什么!”、“大人说话,小孩儿别插嘴”、“你快点儿!干什么都磨磨蹭蹭的!”、“把那个给我放下”、“几点了?!赶紧去洗刷睡觉!”、“你现在还小,什么都得听我的!”······

这些话听起来是不是很耳熟?仔细想想,是不是很多时候我们都在用这种话语和孩子沟通交流?平日里,我们多多少少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育儿理念,网络、书本、视频、公众号等等等等,我们看到了如何和孩子们沟通,我们看到了怎么和孩子们相处,但是,我看到的更多的是作为父母的迷茫和诸多哀怨。

就在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隔壁房间里,儿子妈妈正和儿子做着一项“声势浩大”的归类工作——把所有的乐高颗粒分类整理好。在我看来,大人可以陪孩子一起来完成这项工作,锻炼孩子整理能力的同时,也是难得的亲子交流时光。如果我和儿子一起整理,我会乐意做一个乐高小白,向他请教那些没有见过的乐高颗粒,问他这个颗粒的用途是什么?大概可以拼装在哪个位置?会起到什么作用?——哪怕是我们看起来很小很细微的知识,在孩子看来,也许就是他们值得骄傲和自豪的源泉。

儿子今年6岁,从他能听懂话时,我和孩子妈妈就决定以后多从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和孩子一起成长。

和孩子一起成长,首先要接受孩子的成长,不论他说的话、做的事情恰当与否。总听老一辈的人讲:“孩子啊,一天一个样儿!”是的,不论我们是否留意,孩子都在以自己特有的方式,默默成长。因此,每当儿子作出类似大人的样子、说出大人一样的话,我就在心里默默地想:嗯,小家伙又长大一些了哟。我都会满心接受。在这个基础上,再去思考新的言行恰当与否。

和孩子一起成长,要先让自己变成“孩子”。孩子目前面对很多的“难题”,在我们看来都不值一提,可你有没有想过,我们之所以认为简单,是因为我们有丰富的阅历、知识、经验,这是我们理解、解决问题的关键。在我看来,1+1、ang、eng、ing和ABC是简单的,不用思考的;但是儿子读的时候却是绞尽脑汁的样子。在孩子有限的思维里,这些东西就像天书一样难懂。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很多视频里,孩子们一次又一次的出错,火冒三丈的父母们会这么歇斯底里。把自己变成“孩子”,从孩子的角度看待问题,思考问题,一定会让你有所收获。

和孩子一起成长,要学会“低头”。向孩子请教不丢人,不懂装懂还强加给孩子才丢人。有些人觉得,我向孩子请教问题,就是无能、无知的表现。小孩子这么小,他们能懂什么?其实恰恰是这种心态,影响了孩子们,导致他们对知识的渴求度在慢慢降低。可以回想一下,当孩子第一次学会问为什么的时候,自己心里是不是非常高兴,觉得孩子开始探索这个世界了;可是当孩子第十次、第一百次问的时候,又有几个人坚持着初心,耐心给孩子解释呢?说一句“对不起,孩子,我也不知道答案,我们一起去寻找答案吧。”总比不耐烦的说“一边儿玩儿去吧,哪儿来这么多为什么”要好得多。

和孩子一起长大,是一个互相影响的过程;是一种“学到老、活到老”的心态;是一个剥离自我、重塑自我的过程。多年以后,再回首,这个过程可能是缓慢的,可能是曲折的,但一定是快乐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今天我要把欣赏感谢送给小林导师 感谢小林导师在百忙之中来给我点评作业,每次都很用心点评我的作业,小林说我的作业有时...
    水玲珑英子阅读 444评论 1 1
  • 适逢中秋佳节,在秋高气爽的北京,起了个大早在胡同里遛弯,感受平静恬怡的市井生活。美好一天的开始,却被微信上一场突如...
    puvivianhuang阅读 218评论 0 0
  • 之前在看朱光潜先生《谈读书》中就有提及,中学生想要知道如何读书,读哪些书的话,可以参看夏丏尊先生的文章,里面有详细...
    飞鸟逐溪阅读 522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