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这是人类长期以来都在探索的问题。在中国,自古流传这女娲造人的神话传说,《圣经》中有关于上帝造人的记载。那么,我们究竟是从哪里来的,神话传说究竟给我们传递了怎样的信息呢?
在天地开辟之初,天地间诞生了一位人首蛇身的伟大女神。她看着茫茫大地,大好河山,山林中虎奔狼哮,天空中莺飞燕舞,就连水中也有鱼虾游走,一切都显得那么美好。然而,女神总觉得缺少了一点什么。女娲皱起了眉头,经过须臾的思索,她便发现的问题的根源,原来如此美好的世间,竟然没有一个人。
女娲自言自语地说:我需要一些孩子!于是,她决定依照自己的模样,制造一些人出来,以这些人为万物之灵长,帮助大神统领世间万物。女娲找来粘性好、可塑性强的黄土,抟起来,捏成了一个个小泥坯。女娲看了看自己,又看了看这些小泥坯,她心里想着:我是神,可以腾云驾雾,所以就算没有腿脚,依然可以上天入海。可是孩子们都是凡人,如果我给他们捏一条蛇尾巴,那他们在大地上行走起来怕是会很不方便。不如,我给他们做两条腿吧,这样他们的腿可以用来跳跃奔跑,手可以使用工具,进行劳作。
女娲按照自己的心意捏好了很多的小人,看着这些小人,女娲大神有点抑制不住心中的喜悦,她把这些黄土抟成的小人捧在手心里,把气吹进这些小人的鼻孔中。小人学会了呼吸,活了过来,变成了一个个有生命的人。女娲把他们轻轻地放在地上,人们向女娲跪拜行礼,口中呼喊女娲为妈妈,然后陆续分散到大地的各个地方去生活了。
苍茫大地实在是太广袤了,女娲觉得自己造出来的人还不够多,便又继续抟土。大神有些累了,她觉得一个一个地捏小人太慢了,于是便从垂杨柳上摘下一支柳条,用这柳条去抽打地上的黄土。说来也真是神奇,那些因抽打而溅起来的泥点子,也一个个都变成了小人,他们和女娲先前用双手亲自捏出来的小人一样,都管女娲叫妈妈。就这样,女娲有了很多很多的孩子,这世上各个地方都有了人的踪影。
女娲是真的累了,她想着自己不能一直这样用黄土来造人,人们需要学会自己繁衍后代,于是女娲停止了抟土的工作,转而帮人类创立了婚姻制度,让人们男女婚配,自己生育后代。
圣经里关于人类的起源,则是说上帝创造世界之初,世上没有人,于是“耶和华神用地上的尘土造人,将生气吹在他鼻孔里,他就成了有灵的活人,名叫亚当。”并让亚当在伊甸园中生活。后来,上帝觉得亚当一个人居住未免孤单,便让亚当陷入沉睡,趁他睡着后,从他身上取出一根肋骨,以这根肋骨造出了一个女人。这个由亚当的肋骨做成的女人,便是夏娃,她是亚当“骨中的骨,肉中的肉”。如此看来,上帝制造女人,就是为了给男人一个伴侣,女人生来的职责就是陪伴男人,与男人婚配,并繁育子嗣。这样的结论或许会令很多人心里不舒服,然而这就是男权社会中,女性地位被贬低的真实写照。
在中国的神话传说中,女娲原本是人类的始祖,所有的人类都是女娲的孩子,因为在原始社会早期,人类就是以母系社会的形式维系存在的。那时候孩子都只认自己的母亲,至于父亲是谁,或许不会有人关心,所有的部落都以家族中的母亲为核心。女性负责生育繁衍后代,对于一个部落的人口数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当时那种生产力极为低下、物质极度匮乏的社会条件下,人口数量就是一种生产力。人口越多,部落就越强大;人口数量太少,在野兽横行、食物匮乏、死亡率又高的原始社会条件下,一个部落很难壮大繁衍。于是,女性便成为了当时部落的主导,男人的地位相对比较底下。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狩猎工具的改进,促使人们手中的物资有了结余。于是以物易物的商业模式开始形成,男人们逐渐掌控了社会生产中的经济财富。同时,男性在狩猎、生产,以及对外作战中表现出来的体能优势,逐渐取代了女性在生养后代中所发挥的优势,母系社会便逐渐被父系社会所取代了。
于是,流传于民间的神话故事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曾经独一无二的女娲大神有了一个叫做伏羲的哥哥,他的出生赋予了神话色彩,一生所做的贡献也被凸显出来,伏羲后来还成为了女娲的丈夫。相传华胥氏有一女子经过雷泽的时候,一脚踩到了雷神的大脚印中,于是这个女子便受孕,生下了人首蛇身的伏羲。伏羲长大成为了部落的首领,他发明了八卦、渔网、乐器、文字等,创建了新的社会形态,革新了婚姻制度,将母系社会转变为了父系社会,并创立了龙图腾。伏羲凭借这些成就,一跃成为了中华文明的人文始祖。
组成我们身体的各个器官,都是通过摄入食物来生长和运行的,所有的食物最初的源头都是来自土壤,人类不过是来自尘土,死后又归于尘土。那么,女娲抟土造人和上帝以尘土造出亚当是说法,或许不仅仅是神话,而是基于人们对生命的认识,而作出的浪漫主义表达。神话里所蕴含的,或许并不是远古先民们的愚昧无知,而是社会变革留下的各种历史痕迹。从女娲造人的传说演变到伏羲与女娲共同繁衍人类后代,看似单纯的神话故事的演变,实则应证了人类社会从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转变的历史事实。所以,神话究竟是神话还是历史,是荒诞还是科学,关键在于您怎么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