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翻阅老师关于教育孩子的随笔中,找到《享受独立思考的乐趣》一文,里面的这段话让我禁不住反复朗诵。
“任何学习的本质都是自学,任何教育的本质都是自我教育。
成功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能使孩子热爱学习并且自主学习。
自主的学习和自主的游戏一样是非常快乐的。痛苦的学习一定是被强迫的。”
为什么微课的开设让我焦头烂额?其中一个简友的留言击中我的心扉:“这是趋势,必须面对。家长手忙脚乱暴露出孩子没有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他说得对极了,我的孩子平时学习非常不自觉。自主学习能力很差,依赖性很强。
我在辅导学习上又犯了一个大错,我太渴望孩子能有学业上的进步,希冀她们取得好成绩。
每日抽出仅有的空暇时间来辅导管束,导致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低落。形成一种为了应付父母而学习,却不懂得自主安排自己的学习,制定学习计划。
学习是孩子的事,要让孩子把学习从“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才能事半功倍。
三年级开始,孩子必须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而不是凡事倚靠父母,形成一种依赖性。
如果还是一味得靠家长监督,强制手段去管束才能学习的孩子。自学能力低下,一旦脱离父母的管束,孩子将变得肆无忌惮。
我该如何去改变呢?放手,需要怎样的放手?
我突然在反省,是我对她的学习大包特揽,督促作业,检查错题,把不属于自己的任务全包在自己身上。
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检查作业也是老师的事,家长只需要管好孩子的生活即可。
我将所有的责任包揽在自己身上。一个人的精力再如何充沛也会“心有余而力不足“”。
要学会转移责任,把任务下发。不能大事小事一把抓,让自己整日忙碌不歇。
当一个人整日被一堆琐碎事牵绊而无法静下心来聆听内心,她是极容易情绪失控。脾气暴躁,更别提会间接把怨气转嫁至其他人身上。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该让他自己去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该让他自己想。儿童自己去探索,去发现。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真世界。”
一直以来,我都认为我是个对孩子负责任的家长,我也时刻提醒着自己要以身作则做好孩子的榜样。自此我踏上了走弯路的“不归路”。
为了孩子更好地学习,我主动舍弃了自己稀少的自由时间。每日的活动范围也缩小至家与工作地点两个区域。
每天下班回家吃完饭就拿一本书或字贴搬一把凳子坐在孩子的桌子旁,美其名曰陪着孩子学习。
在等待辅导的间隙我就看看手头的书,或者练练字。
一年级的琳需要读题,辅导得比较多。
四年级的妍一遇到不会写的字就张嘴问我,以前我就顺手告诉她如何写,或写在草稿本子上。
后来当我不愿意顺口告知时,让其自己去查字典。她表现出极大的不耐烦,就这么一丁点儿小事就发闷脾气。
做完作业从来不检查,好像完成了任务一般,摆放在那。
为了做一个老师眼中负责任的家长,我在作业本子上签字时,还得非常细心地逐字逐题检查,生怕漏了一个地方;发现错题了就圈出来,督促孩子修改。
有时孩子玩去了,叫一遍不听,连叫好几遍才过来,一点不着急。仿佛做错题写错字的是我不是她。为了赶时间,我不得不帮她擦掉错题,有时还会代其更改。
然而,这种全程陪伴式的教育效果微乎其微。虽然孩子成绩尚可,但我发现她们的学习存在很多弊端。
孩子们养成了严重的依赖性,我在家与不在家仿若两人。无法自主学习,如同离开了拐杖就不会走路了。
家长总要放手,必须要清醒地认识,学习是孩子的事。只能提供适当的帮助,而不能全程陪学,当监工。
自己写作业应该是每个孩子必须要做的人生功课,她应该要具有主人翁的精神,也要学会自我管理,自我调试,自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