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刚上班期间,作为一名老师,在开学、期中、期末都会让学生匿名写出自己的困惑或者对我的意见和建议,主要目的是了解学情。
期中影响比较深的是一个问题学生写出只对语文、历史感兴趣,对其他课程不怎么感冒,甚至翘课去书店看文学方面的书籍。有一次被班主任发现,不仅计了一小过,还叫了家长,让父母知道是很严重的问题。在父母的怒骂和督促之下,他曾有一段时间丢开一切小说、散文、诗词、历史故事,决定把把自己浸泡在英语课本中,一天利用四五个小时学习记单词,背语法,做习题。尽管他如此努力,但天公不作美,期末考试除了语文历史令他满意外,其他科目都不及格,他失望极了。
对于上述材料中的学生,我想当他硬逼自己去学习英语时,只是身体在那撑着,而心思根本不在英语学习上。
三毛说:学问是一张网,必须一个结一个结地连起来,不要有太大的破洞才能网到大鱼。而学问的基础,事实上在我们进入幼稚园、小学、初中的这几个阶段中,都渐渐地在向下扎根,每一个阶段都是一个又一个渔网的结,缺了一个结,便不牢固了。
是啊,基础是很重要的,没有根基的人,将来走任何一条路都比那些根基深厚的人来得辛苦。而语言的学习,尤其是英语,如果不在当地国家学习,除了死记硬背与用功,是没有捷径可走的。
对于初中生来说,学校安排的每一门课程,都是将来走入社会时所必需的基本常识,这些知识,可以使你未来的人生更充实,未来的生活更得心应手,走到了那一步,再往自己喜欢的方面做更深一步的探讨,也为时不晚。
当然,面对自己不感兴趣的课程是很难集中精力去应付的,但我们不妨从自己喜欢的课程入手。
比如把数学当成推理小说去看待,你就是那个侦探,一步一步推理下去,答案出来了,凶手被你捉到,而且没有冤枉好人,这不很有趣吗?
把生物和地理想象成是一位田园诗人面对优美的风景,思考树如何生长,花怎么开,蜜蜂如何采蜜,雨怎么形成的……
至于物理化学,你就当是看科幻小说了。
试着放松自己,用另一种眼光和心情去尝试、探索他们的神秘,一个人在知识上,是可以有多面性而一样和谐存在的。我们必须明白:读书不是为父母,读书是为了充实自己。懂得支配时间的人,才是聪明的人。
相信你就是那个聪明的人,不能再偏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