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药神》,一部评价非常高的电影。感动了很多人。
遗憾地是,并没有感动我。
在别的观众眼里,也许看到了天价药费的可恶,看到了病人的可怜,看到了男主角牺牲自己,帮助他人的伟大。
可在我看来,剧情在道德绑架。剧情地发展完全不合常理。虽然从短期来,让白血病人获得便宜药,控制病情,延长生命的好转,但是从长远来看,只是损害更多人的利益。
影片把原研药公司诺华塑造成一个唯利是图、不顾众生死活的反派商人。觉得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药价天高,不顾病人死活。
普通大众不了解原研药的生产过程。看了影片以后,坚定地认为原研药方唯利是图。
为什么原研药高价,仿制药便宜?
原研药公司在研发、临床实验、推广方面付出了非常高昂的代价。每种新药研发成功之前,都有无数次代价高昂的失败。而仿制药什么都不用做,窃取人家的成果,用极为低廉的成本赚取丰厚的收益,还被宣传成良心企业,有责任心有道德感的企业。
他们真的是这样惠及大众吗?从长远来看,这种社会观会严重打压有能力的人去投入毕生的精力,有能力的大企业投入大量的价钱再去开发新药。没有新药,就不可能有仿制药,最后的结果就是所有此类病人都不治而亡。这样就真的公平,真的有道德了吗?
可能有人会说,就算研发出来新药,这么贵,又有什么用,没钱的人还不是等死。这个问题涉及方面就广了。所有人都赞同生命是宝贵的,很多人还会说生命是不分贵贱的,不论贫穷富贵,所有人都活着的权利,生病都有得到同等治病机会的权利。关于这个,也许很多人都不敢说真话,因为真相是残酷的,谁敢揭露这个真相,就等于冷漠,等于自私。
但是治病的医师,发明药物的科学家,以及跟整个治病过程有关的人,也都是需要生存,还需要养家糊口的。这意味着什么,他们需要钱。于是他们努力的做好自己的工作,为社会创造价值,然后跟别人创造的价值进行交换。这中间,钱就是一种中间交换物。 你说贫穷的人,都有得到平等救治的权利,那么谁给他们买单呢?你觉得政府有义务。政府的钱从哪里来呢?政府本身并没有创造价值。他做的只不过是从大众口袋里掏钱。一方面,政府不可能无限度的从大众口袋里掏钱用来贴补大家,一方面还会造成大家觉得有政府兜底,这样就不用为将来考虑,就没有压力,没有忧患意识,没有自我规划感和责任感,这样他在本身有能力去创造价值的时候,选择好吃懒做,甚至大吃大喝 抽烟饮酒吸毒伤害自己的身体。他一旦生病了,没有钱,你说他是穷人,他也有权利要求生存,有平等医疗的权利,你不治他,就是你冷漠无情,就是政府不作为,这样的逻辑,你觉得合理吗?
生老病死,乃自然常态。
优质的医疗,无论在什么年代,无论在哪个国家,都是稀缺资源。
既然是稀缺资源,就不可能按需供应。既然不是按需供应,那就是谁有能力负担,谁就能优先享用,甚至独享这些资源。 能力如何衡量?就通过他平时给社会创造的价值来衡量。
第二点,就是男主角在通过走私仿制药,获得第一桶金,成功退出,并拥有成功的企业后,因为被一个白血病旧友触动,觉得良心不安,开始无偿从事这项高风险的走私活动。因为这个,他一直努力争取的儿子,也被他主动放弃,让他移民去妈妈那边。这是一种把自己感动也让无数观众感动的圣母行为。
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