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常常读到诗人关于思乡的句子,那时候不能理解为什么那种情感会那么强烈,甚至还觉得有点小题大做。现在慢慢长大,来了离家很远的地方上大学,才渐渐明白他们当时的心情。
今年是我在这个学校呆的第二年,大一一年的时间,让我感触良多。从到一个新环境的不适应到现在的习以为常,一切都那么顺理成章地进行着。刚刚吃过晚饭,思乡之情又一次涌上心头。学校沿海,空气很潮湿,但是空气也很清新。最让我头疼的是食堂里的饭,因为比较潮,所以要吃辣除湿,这就导致了学校里的饭菜好多都是辣的。对于不能吃辣的我,简直就是一种折磨。常常站在众多的饭菜面前惆怅,虽然看似很多饭菜,但其实我能吃的,没有几样。每天都期盼着食堂做了自己喜欢的不辣的饭菜,这样的期待,渐渐地竟变成了一种奢求。今天买了之前挺喜欢的菠菜,吃了几口,发现居然也是辣的,欲哭无泪。感觉这里没有我的容身之处。那种无助感常常涌上心头,想哭,却哭不出。对于我这种穷学生,点外卖不是长久之计,所以,这就意味着,我必然只能在学校里吃饭。这时候,难过时,就会怀念起妈妈做的饭菜。想起妈妈应该是喜欢吃辣的,因为前几年她做饭时常常对我说,加个辣椒,借借味。可由于我家四口人里三口不吃辣,妈妈就很少再做辣菜了。妹妹和我爱吃丝瓜,妈妈就炒丝瓜。我爱吃茄子,妈妈就炒茄子。我爱吃那种红色的肠,妈妈常说,那种肠淀粉多,脸上是嫌弃的表情。临开学前几天,她用那个肠炒了菜,我一看就是那个肠。“你不是不愿意吃这个肠吗?”我疑惑地问妈妈,“可是你愿意吃啊”,话音刚落,内心泛起一阵爱的涟漪,感动之情涌上心头,暖暖的,一时间,我竟一句话也说不出。还记得,初中时,每次放学,开开心心地骑车回家,回到家,就能吃上妈妈做的菜。特别是下雨的日子,外面是潮湿的,寒冷的,进了屋,闻到饭菜的香味,加上暖暖的气息,那种感觉,很温馨,很难忘。
以前的时候,中午总是吃得饱饱的,很开心,很幸福。甚至有点甜蜜的负担呢,嫌妈妈做的饭太好吃了,要吃好多。以前唾手可得的东西,现在却是那么的可望不可及。家,真的承载了太多。
在外面,总想要吃肉,甚至到了一天不吃肉都难受的地步。如果有一天吃了一顿素菜,会感觉自己受了天大的委屈,还没有人能哭诉。可是在家,同样的一道菜,我会吃得津津有味,不会觉得难过,因为我知道,我的家,会永远地庇护我,温暖我。
有时候觉得自己一点都不想家,有时候又特别想家,想得不能自已,搞不懂自己对于家到底是种什么感情。现在明白了,不管想不想家,家在我心里,永远都是我最坚实的后盾,是我受伤后永远可以包容我的避难所。
有家,便有倚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