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预解释

1.js中的数据类型

1.基本数据类型:number、string、boolean、null、undefined。
var num = 12;
2.引用数据类型
object: {}、[]、/^s/、Date      var obj = {name: "珠峰培训", age: 7}
function fn(){ console.log('勿忘初心方得始终')}
console.log(fn);//->把整个函数的定义部分(函数本身)在控制台输出
console.log(fn());//->把当前函数执行的返回结果
(return后面写的是啥,返回值就是啥,如果没有return,默认返回值是undefined)
1.png

3.JS中内存的分类
栈内存:用来提供一个供JS代码执行的环境.->作用域(全局作用域/私有的作用域)
堆内存:用来存储引用数据类型的值 ->对象存储的是属性名和属性值,函数存储的是代码字符串。

总结

1.当浏览器加载HTML页面的时候,首先会提供一个供全局JS代码执行的环境->全局作用域(global/window)。
2.预解释(变量提升)
在当前的作用域中,JS代码执行之前,浏览器首先会默认的把所有带var和function的进行提前的声明或者定义
(1).理解声明和定义
var num = 12;
声明(declare):var num;->告诉浏览器在全局作用域中有一个num的变量了。->如果一个变量只是声明了但是没有赋值,默认的值是undefined。
定义(defined):num = 12; ->给我们的变量进行赋值。
(2).对于带var和function关键字的在预解释的时候操作还是不一样的
var: ->在预解释的时候只是提前的声明
function: ->在预解释的时候提前的声明+定义都完成了。 
(3).预解释只发生在当前的作用域下,例如:开始只对window下的进行预解释,只有函数执行的时候才会对函数中的进行预解释。
console.log(num); //->undefined
var num = 12;
console.log(num);//->12
var obj = {name: "珠峰培训", age: 7};
fn(100,233);//->300
function fn(num1, num2) {
    var total = num1 + num2;
    console.log(total);
}
屏幕快照 2018-11-27 下午10.23.23.png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