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焦点团队黄静2020-10-6中16坚持分享第448天
今天的咨询是案中案,局中局,是督导中的督导。来访者老师带来的是她在一个个案咨询当中的困惑,感觉无力,对后续怎么做也比较迷茫。我没有做过相关的咨询,但是经过这一段时间的约练,已经能保持平常心,坦然面对之,那就陪伴聊聊看吧,实在做不下去有督导老师在,没什么可怕的。
整场咨询做下来,感觉还可以,但是还有很多不满意的地方,自己又不知道具体哪里做的不好,请督导老师指点迷津。
1.共情 在咨询当中,来访者老师想让当事人共情孩子,理解孩子的难处,我希望来访者老师共情到她的当事人,因为当事人是她的来访者。此时督导老师问到,你共情到来访者老师了吗?我恍然大悟,是呀,W老师是我的来访者呀,我看到W老师作为咨询师的难处了吗?我怎么能把这个给忘了呢?
2.咨询价值 W老师感觉无力,是因为觉得自己没有很好的帮助到当事人。那咨询价值都体现在哪儿?帮助解决问题是咨询价值,陪伴、倾听是不是咨询价值的体现?特别是遇到倾诉型的来访者,车轱辘话来回说,情绪无处发泄,咨询师的默默陪伴和聆听就没有价值吗?当然有,所以这是W老师对咨询价值认知上的问题。那怎么客观看待这个问题呢,对咨询价值有更全面的理解,降低对咨询效果的期待,承认咨询师的无能,提高耐受度,对来访者改变很慢的耐受,对来访者原地踏步的耐受,对来访者倒退慢一点的耐受,这是咨询的常态,咨询哪有那么多的行云流水,更多的是一地鸡毛。
3.自我价值 虽然大多数的咨询师能够理性的看待咨询效果,但是潜意识还是期待有更好的效果,这是需要成长的地方。我们作为咨询师的价值不能过分依赖别人的评价来进行衡量,如果别人说:你做的咨询做的是啥呀?我们会不会很沮丧,如果别人说:你咨询做的很棒,值1000块钱,我们会不会很兴奋,当我们能保持内心的笃定,能客观的看待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那就能云淡风轻的面对咨询中遇到的问题。
4.角色澄清 可以在咨询开始就进行澄清,是希望我作为咨询师还是督导师来进行这场咨询?如果是咨询师,就按咨询师的要求来进行,如果是督导师可以按督导的流程来进行,督导师可以提意见,可以引导,可以示范,将角色定位好,才不至于有角色的混乱。
5.咨询设置 设置,设置,还是设置,既然做咨询,就按咨询的设置走,这对于咨访双方都有帮助。
6.鸡蛋里挑骨头 这句话对于观察员职责是很好的体现,先让咨询师看看自己的鸡蛋在哪儿?让他说说自己做的不错的地方,给予自我赋能。然后观察员再在鸡蛋里面挑骨头,以敏锐的眼光,更高的视角给予引导。当然,挑不出来骨头的时候看看鸡蛋怎么好也是可以的啦。
7.咨询像恋爱 不能上来就直奔主题,就像上来就说结婚,对方可能马上就让你滚蛋。要慢慢来,看到对方做的不对的地方也不能直接说出来,而是看对方想听什么就说什么,先把关系建立起来。当有良好的关系了,再针对来访者的问题进行引导,协助他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将咨询做的轻松有趣,可以作为自己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