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的召唤 ——游眉山三苏祠
2017.2.21
自从读初中的时候接触到苏东坡的水调歌头《中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以后,就觉得有一种心灵的无形吸引、有一种情怀文化或者说是一种人文精神在召唤着我,随着岁月的叠加、年龄的增长,这种召唤越来越强烈的使我渴望走近苏东坡。……来成都居住八年了,竟然还没能去苏轼的故里瞻拜,实在是大不应该。今年元宵节已过,趁着小孙子还没有回来,抓住一个周末的机会(2.19日),让儿子驾车,直奔眉山,去完成多年的夙愿——近距离的感受苏东坡,响应内心深处的召唤。
苏洵、苏轼、苏辙父子的故居三苏祠在成都西南的眉山市,距成都80来公里,原宅院仅五亩大小,是一所普通的中式庭院,明洪武元年改建为祠,明末毁于兵乱,清康熙四年(1665)在原址上复原重建,经后人数百年的营造,已然成为占地104亩的朴雅园林。红墙环绕,绿水萦回,荷池相连,回廊互通,藤木扶疏,静谧安宁,楼台阁廊,古朴典雅,匾额对联,清明隽永,山石碑刻分布于曲径通幽要津,堂馆亭榭掩映在翠竹浓荫之中,错落有致,自然而成“三分水,二分竹”的水居特色。祠内有苏洵、苏轼、苏辙和程夫人、苏小妹等十余人的塑像;有木假山堂、古井、洗砚池、荔枝树等苏家遗迹;有三苏祠沿革展、碑廊苏轼手迹刻石80多通,宋、明、清、民国碑约30通,还收藏有上万件有关三苏的文献资料和文物,是蜀中最负盛名的人文景观。清代宰相张鹏翮撰大门联:“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是为大雅。
我们是从西门外的步行街走进去的,西门门楣上的黑底金字横匾上镌清代大书法家何绍基所书“三苏祠”三字。门柱对联“古今三手笔,天地一眉山”使人一下觉得荡气回肠。一千多年前苏家的中式庭院,早已枯槁,苏宅古井,绿苔丛生,黄荆树盘曲出枝,枯木逢春。我们迤逦行到苏家住宅的正前厅,三楹四柱二室。前厅之后是一四合小庭院,穿庭院正中踊路,上三级垂带式台阶进入正殿。正殿内塑有三苏父子像,正中悬挂一匾“养气”,前廊两侧,置放有铁铸钟一口,大鼓一架;殿两侧各有一方墙门道,西为“文渊”,东为“学薮”。
绕过正殿后,顺石板路前行即到启贤堂,启贤堂原是苏家供奉祖先神位的祭堂,堂前有正殿,东厢房和快雨亭三间构成不规则的四合庭院,正值二月初春时节,海棠梅花争艳吐蕊,在阳光斜照下,流光溢彩。启贤堂后为木假山堂,据说,苏询偶得木假三峰,置于家中,并撰写《木假山记》,叹其:“不幸而为风之所拔,漂沉汨没于湍沙之间,拖泥沙而远斧斤”之幸者。赞其“中峰魁岸踞肆,意气端重,若有以服其旁之二峰。二峰着,庄栗刻削,凛乎不可犯,虽其势服中峰,而岿然决无阿附意。”苏家的木假山峰融入了苏家父子的品格,昭示着不朽的道德精神和高风亮节。
三苏祠虽不大,但建筑颇多,如抱月亭、木假山房、百坡亭、启贤堂等,错落于古木竹石间,显得古意盎然。
看过木假山堂、来凤轩,来到披风榭,迎面看见苍翠林屏巨石上的东坡座像。远看溪畔石上,苏东坡斜倚散坐,左斜身坐石之沿,盘左腿,左手直撑石面,右腿收而立膝,右臂手腕枕右膝上,头带学士帽,胸前蓬蓬然长髯自然飘逸,神情悠远而略带沉思。我们在苏轼雕像前远远的瞻望良久,直到一群初中生吱吱喳喳的听完讲解、拍完照离开后,才肃穆走近,虔诚仰视之。先生高冠飘髯,宽袍大袖,脸长颊丰,眉扬鼻直,双目眯笑而远视,足展先生睿智豁达、随缘自适、文豪巨匠风范,堪称东坡第一造像。
苏东坡的雕像很多地方都有,难以计数,各地的纪念馆里也少不了苏东坡的雕像。这些雕像或坐或立或仰望,展现出了他的不同神韵、不同姿态,这是后人对苏东坡的缅怀,也是东坡文化独有的现象。“萃父子兄弟于一门,八家唐宋占三席;悟骈散诗词之特征,千变纵横识共源。”当代著名学者郭绍虞从文学史的角度肯定了苏洵父子一家占据了“唐宋散文八大家”中三个大家的地位,其中,苏轼又具有各方面的才能,诗词和散文在前人的优良传统下“变化纵横”,取得很高的成就,堪称“千古一人,罕见其匹。”
走出三苏祠,在毗邻的东坡酒楼用午餐,回望祠内的茂树修竹,文峰流水,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苏轼一生仕途艰辛,而能以豁达之心面对人生坎坷,其学识之渊博,思想之通达,才华横溢,雄视古今,可谓空前绝后。透彻的人生思考使苏轼对人世间的沉浮荣辱持有冷静、旷达的态度,这种乐观旷达的核心是坚毅的人生信念和不向厄运屈服的斗争精神,所以苏轼在逆境中的诗作依然是笔势飞腾,辞采壮丽,并无衰疲颓唐之气。苏轼虽然深切地感到人生如梦,但并未因此而否定人生,而是力求自我超脱,始终保持着顽强乐观的信念和超然自适的人生态度:“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定风波》)” 这是我侪难以企及的啊!
清人杨庆远题过一联:“宦迹渺难寻,只博得三杰一门,前无古,后无今,器识文章浩若江河行大地;天心原有属,任凭他千磨万炼,扬不清,沉不浊,父子兄弟依然风雨共名山。”
对于苏轼来说,他的人生志趣不在于富贵和功名,在文学艺术的瀚海中遨游,是苏轼平生之快事。苏轼自己所说的:“某平生无快意事,惟作文章,意之所到,则笔力曲折无不尽意,自谓世间乐事,无逾此者。”这就是很多人喜欢的苏东坡的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林语堂在他的《苏东坡传》中写道:“像苏东坡这样的人物,是世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我们可以说,他是诗人、画家,是散文家、书法家,是乐天派,是道德家,是百姓的好朋友……可是这些都还不足以描绘他的全貌,苏东坡的人品,具有一个天才所具有的深厚和广博,苏东坡像一阵清风一样度过了一生,虽饱经忧患,却始终不失其赤子之心。”
我想,这就是苏东坡对我的召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