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的召唤

                               苏东坡的召唤 ——游眉山三苏祠

                                        2017.2.21

      自从读初中的时候接触到苏东坡的水调歌头《中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以后,就觉得有一种心灵的无形吸引、有一种情怀文化或者说是一种人文精神在召唤着我,随着岁月的叠加、年龄的增长,这种召唤越来越强烈的使我渴望走近苏东坡。……来成都居住八年了,竟然还没能去苏轼的故里瞻拜,实在是大不应该。今年元宵节已过,趁着小孙子还没有回来,抓住一个周末的机会(2.19日),让儿子驾车,直奔眉山,去完成多年的夙愿——近距离的感受苏东坡,响应内心深处的召唤。

      苏洵、苏轼、苏辙父子的故居三苏祠在成都西南的眉山市,距成都80来公里,原宅院仅五亩大小,是一所普通的中式庭院,明洪武元年改建为祠,明末毁于兵乱,清康熙四年(1665)在原址上复原重建,经后人数百年的营造,已然成为占地104亩的朴雅园林。红墙环绕,绿水萦回,荷池相连,回廊互通,藤木扶疏,静谧安宁,楼台阁廊,古朴典雅,匾额对联,清明隽永,山石碑刻分布于曲径通幽要津,堂馆亭榭掩映在翠竹浓荫之中,错落有致,自然而成“三分水,二分竹”的水居特色。祠内有苏洵、苏轼、苏辙和程夫人、苏小妹等十余人的塑像;有木假山堂、古井、洗砚池、荔枝树等苏家遗迹;有三苏祠沿革展、碑廊苏轼手迹刻石80多通,宋、明、清、民国碑约30通,还收藏有上万件有关三苏的文献资料和文物,是蜀中最负盛名的人文景观。清代宰相张鹏翮撰大门联:“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是为大雅。

      我们是从西门外的步行街走进去的,西门门楣上的黑底金字横匾上镌清代大书法家何绍基所书“三苏祠”三字。门柱对联“古今三手笔,天地一眉山”使人一下觉得荡气回肠。一千多年前苏家的中式庭院,早已枯槁,苏宅古井,绿苔丛生,黄荆树盘曲出枝,枯木逢春。我们迤逦行到苏家住宅的正前厅,三楹四柱二室。前厅之后是一四合小庭院,穿庭院正中踊路,上三级垂带式台阶进入正殿。正殿内塑有三苏父子像,正中悬挂一匾“养气”,前廊两侧,置放有铁铸钟一口,大鼓一架;殿两侧各有一方墙门道,西为“文渊”,东为“学薮”。

      绕过正殿后,顺石板路前行即到启贤堂,启贤堂原是苏家供奉祖先神位的祭堂,堂前有正殿,东厢房和快雨亭三间构成不规则的四合庭院,正值二月初春时节,海棠梅花争艳吐蕊,在阳光斜照下,流光溢彩。启贤堂后为木假山堂,据说,苏询偶得木假三峰,置于家中,并撰写《木假山记》,叹其:“不幸而为风之所拔,漂沉汨没于湍沙之间,拖泥沙而远斧斤”之幸者。赞其“中峰魁岸踞肆,意气端重,若有以服其旁之二峰。二峰着,庄栗刻削,凛乎不可犯,虽其势服中峰,而岿然决无阿附意。”苏家的木假山峰融入了苏家父子的品格,昭示着不朽的道德精神和高风亮节。

      三苏祠虽不大,但建筑颇多,如抱月亭、木假山房、百坡亭、启贤堂等,错落于古木竹石间,显得古意盎然。

      看过木假山堂、来凤轩,来到披风榭,迎面看见苍翠林屏巨石上的东坡座像。远看溪畔石上,苏东坡斜倚散坐,左斜身坐石之沿,盘左腿,左手直撑石面,右腿收而立膝,右臂手腕枕右膝上,头带学士帽,胸前蓬蓬然长髯自然飘逸,神情悠远而略带沉思。我们在苏轼雕像前远远的瞻望良久,直到一群初中生吱吱喳喳的听完讲解、拍完照离开后,才肃穆走近,虔诚仰视之。先生高冠飘髯,宽袍大袖,脸长颊丰,眉扬鼻直,双目眯笑而远视,足展先生睿智豁达、随缘自适、文豪巨匠风范,堪称东坡第一造像。

      苏东坡的雕像很多地方都有,难以计数,各地的纪念馆里也少不了苏东坡的雕像。这些雕像或坐或立或仰望,展现出了他的不同神韵、不同姿态,这是后人对苏东坡的缅怀,也是东坡文化独有的现象。“萃父子兄弟于一门,八家唐宋占三席;悟骈散诗词之特征,千变纵横识共源。”当代著名学者郭绍虞从文学史的角度肯定了苏洵父子一家占据了“唐宋散文八大家”中三个大家的地位,其中,苏轼又具有各方面的才能,诗词和散文在前人的优良传统下“变化纵横”,取得很高的成就,堪称“千古一人,罕见其匹。”

      走出三苏祠,在毗邻的东坡酒楼用午餐,回望祠内的茂树修竹,文峰流水,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苏轼一生仕途艰辛,而能以豁达之心面对人生坎坷,其学识之渊博,思想之通达,才华横溢,雄视古今,可谓空前绝后。透彻的人生思考使苏轼对人世间的沉浮荣辱持有冷静、旷达的态度,这种乐观旷达的核心是坚毅的人生信念和不向厄运屈服的斗争精神,所以苏轼在逆境中的诗作依然是笔势飞腾,辞采壮丽,并无衰疲颓唐之气。苏轼虽然深切地感到人生如梦,但并未因此而否定人生,而是力求自我超脱,始终保持着顽强乐观的信念和超然自适的人生态度:“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定风波》)” 这是我侪难以企及的啊!

      清人杨庆远题过一联:“宦迹渺难寻,只博得三杰一门,前无古,后无今,器识文章浩若江河行大地;天心原有属,任凭他千磨万炼,扬不清,沉不浊,父子兄弟依然风雨共名山。”

      对于苏轼来说,他的人生志趣不在于富贵和功名,在文学艺术的瀚海中遨游,是苏轼平生之快事。苏轼自己所说的:“某平生无快意事,惟作文章,意之所到,则笔力曲折无不尽意,自谓世间乐事,无逾此者。”这就是很多人喜欢的苏东坡的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林语堂在他的《苏东坡传》中写道:“像苏东坡这样的人物,是世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我们可以说,他是诗人、画家,是散文家、书法家,是乐天派,是道德家,是百姓的好朋友……可是这些都还不足以描绘他的全貌,苏东坡的人品,具有一个天才所具有的深厚和广博,苏东坡像一阵清风一样度过了一生,虽饱经忧患,却始终不失其赤子之心。”

      我想,这就是苏东坡对我的召唤。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4,590评论 6 47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6,808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1,151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779评论 1 277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773评论 5 367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656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022评论 3 39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678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1,038评论 1 299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59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756评论 1 330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411评论 4 321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005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73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203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053评论 2 35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495评论 2 343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