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要求:“严格控制面向基层的督查、检查、考核总量,提高调研质量,下大气力解决过频过繁问题。”近期,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作出“考核应当化繁为简,不搞‘千分制’”的规定,强调不搞“繁琐哲学”。优化基层党建考核是推动党的基层建设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然之举,应化繁为简铲除形式主义“杂草”,立足实际校准考核公正“标尺”,考准考精采撷党建引领“硕果”,推动基层党建工作提质增效,为党的事业夯实最坚实的根基。
化繁为简,优化考核指标,铲除形式主义“杂草”。考核指标是基层党建工作的“导航仪”,如果繁杂冗余,容易使基层党务工作者迷失方向,陷入形式主义泥沼。当下,部分地区党建考核指标繁杂琐碎,重材料、查痕迹,“文山会海”式的考核资料让基层干部疲于应付,难以将精力聚焦于实际工作。要铲除形式主义的“杂草”,让基层党建考核回归本质,需秉持“删繁就简三秋树”的理念,依据基层党组织的功能定位与核心任务,精心筛选出能真实反映党建工作质量与成效的关键指标,提升考核的科学化、精准化、实效化水平。减少不必要的台账资料检查,清除可考可不考的内容,将考核重点转向党组织引领基层治理、服务群众、推动发展的实际成果,让考核指标“瘦身提质”,引领基层党建工作回归务实高效的“正道”。
量体裁衣,突出差异考核,校准考核公正“标尺”。不同地区与部门,其工作根基、发展层级千差万别,考核指标若千篇一律,无异于削足适履。农村党组织重点在引领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社区党组织侧重于服务居民、构建和谐社区;企业党组织则要与生产经营相融合促进发展。基层党建考核应“量体裁衣”,立足实际情况,探索实施差异化考核制度,依据不同类型党组织的功能定位与工作重心制定差异化考核方案,根据不同乡镇(街道)的发展定位、资源禀赋,差异化设置指标内容和分值权重,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促使基层党建工作特色彰显、百花齐放。
考准考精,强化结果运用,采撷党建引领“硕果”。考核结果的运用是基层党建考核的“落脚点”,若只考不用,考核便沦为毫无意义的“走过场”。因此,基层党建考核工作不能简单地“一考了之”,必须强化结果运用,认真做好“后半篇”文章,确保检查考核有实效、党建责任再压实、工作质量再提升。强化考核结果的运用,要将考核结果与选拔任用、教育培养、管理监督、激励约束、追责问责等结合起来,以此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促进干部能上能下常态化,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机制。同时,考核负责部门应该及时反馈考核结果,帮助基层干部查找不足之处,使其更好担当作为,将考核的制度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全方位、全过程、立体化考核干部,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