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阅读了《整本书阅读的六项核心技术》第二章的第三、四节。
三、整本书阅读个案
在这个个案中,邓老师介绍了一个学生通过为期两年的“整本书”海量阅读,获得巨大效益,最终考上理想学校的故事。以此证明,在某种意义上说,阅读数量就是阅读质量,大量阅读必然产生巨大力量。当然,在阅读整本书的过程中,最好有那么一本能成为学生阅读的据点:学生通过深耕式研读,汲取知识,培养能力,养育精神。
我的思考:对于邓老师所说的“阅读数量就是阅读质量”这句话,我是不完全认同的。个案中的那位学生,能在两年内读完那么多书,显然是一个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有较强阅读能力的人。也正是在此基础上,她在阅读数量的不断积累中获得了巨大效益。但试想一下,如果换做是一个阅读能力比较差的学生去自由阅读,阅读数量真的会换成阅读质量吗?这显然是不行的。这大概是邓老师在那句话前面加上“在某种意义上”的原因了吧。
四、整本书导读课例
邓老师展示了两个导读课例,内容都是“宝玉挨打”,但两个课例的上法不同。原因是两个班的学生对《红楼梦》的掌握程度不同。邓老师认为,整本书导读教学要关注两个维度:
1.文本维度
整本书阅读教学指导的关键在于教师要根据文本特点引导学生借助章节片段走向对全书的理解。例如,邓老师选取“宝玉挨打”作为《红楼梦》导读课内容,就是因为“宝玉挨打”是《红楼梦》的一出重头戏。
2.学生维度
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及独特体验,引导学生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去解读品味,营造氛围,让学生畅所欲言,不求面面俱到,唯愿有所感悟。须知,文本维度是确定的,而学生情况却是变动不居的,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的难度和节奏。因此,一堂比较合理的课,应该在这两个维度间找到一个合理的平衡点。
我的思考:不只是整本书阅读导读课需要关注文本维度和学生维度,所有的课都需要这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