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让孩子宁可去死
最近一条14岁青年跳桥身亡的新闻上了热搜。到底是什么竟让一个花样少年不顾一切舍弃生命,奋不顾身跳桥离去呢?
网络上有人说,看到这则新闻就泪流不止——因为视频里跳的人是他,又好像是那个十几岁的“我”。
很多时候,死亡对于孩子来说,是逃离眼前难受状态的一种选择。
只是有的孩子幸运,在成长的过程中只有魂无数次跳下,可肉身还坚持着,麻麻木木地长大成人;而有些不幸的孩子,就如同这个17岁的孩子,用飞身一跃换取了与世隔绝的安宁。
不要用满目狰狞填埋着对孩子的爱
有人说是母亲太过暴力,禽兽把自己孩子算送上了不归之路,有人说孩子太过脆弱,被骂几句就做出这样的过激反应,实在不成熟 我不是当事人,无法了解当时的详情。但我是两个孩子的妈妈,我很能理解孩子妈妈此刻深陷巨大的悲痛,在此表示深切的哀悼。
只是,我想说:“作为父母,千万不要伤害孩子。孩子要的其实并不多,他们仅仅渴望父母一个关注的眼神,一个拥抱,哪怕只是摸摸头、拍拍肩膀,他们也会觉得很满足。
昨天参加了夏荷教育李水莲老师的有效沟通课程,其中指责孩子的现场模拟让我和现场的妈妈们都不寒而栗。
原来暴力语言,才是对孩子最大的打击。
丢人!你是猪嘛!怎么不去死!
……
一句句让人头皮发麻的谩骂,大人都无法成熟,更何况是一个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一句句让人撕心裂肺的谩骂,来自外人都会让人崩塌,更何况是自己至亲的父母?
这种满目狰狞语言暴力带来的精神虐待,足以毁天灭地。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所有的委屈都不是一蹴而就。孩子可以忍得一时,但忍不了一世。
根据美国爱荷华大学一项研究显示,父母每天对孩子说的话语中,只有不到20%的表述是积极和充满鼓励的。每个孩子平均一天会得到超过400条的负面评论,而正面评论却只有30多条。
因为有爱,每句话都要好好说
相信绝大部分的父母,都是真心爱孩子的,这不容置疑。只是因为各种原因,他们把满心的爱变成了满嘴的箭。以下是常见的暴力语言形式:
1)恶言:笨蛋、傻瓜。
2)轻蔑:我就知道你不行。
3)压制:闭嘴。
4)强迫:我说不行就不行。
5)抱怨:妈妈的不幸,都是因为你。
6)哀求:求求你别这样,好吗?
7)讽刺:你可真行啊!
8)攻击:你怎么这么坏呢!
9)贿赂:如果考前三名,我就给你买......
10)威胁:你要......我就......
如果,你也有说这种话的习惯。那么,请在下次说话前,暂停5秒,深呼吸,告诉自己:因为有爱,每句话都要好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