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童子功”,学书曾误入江湖,甚至至今还花心,摇摆不定,没有明确的方向。
写正楷字曾经是我的“噩梦”,避之犹恐不及。由于涉书不深,一度认为,楷书就只有四大家:颜、柳、欧、赵,对前三家因为太规范,敬而远之,看都不敢看。
便断断续续学了一点赵孟頫,因为赵孟頫的正楷含有行书的连带,是我的最爱。但性格使然,写不上三个正楷字,马上就会信马由缰,乱画起来……还自以为这样就是写行草书。
跟着老师学习书法以后,慢慢了解了中国书法的发展脉络,也知道了楷书鼻祖钟繇,经过二王的发展,后来历朝历代都有楷书大家。早于唐楷的魏碑更是灿若星辰,风格异彩纷呈。
了解多了,眼睛就更花了,不知临谁的好,还是东写写,西画画,依旧没有练成任何一家的楷书。
疫情期间,临写了一段时间的钟繇,但老是领悟不了精髓要领,一直临不像。
今天再次硬笔通临了一遍《宣示表》,还是不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