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也恰好路过重庆中山四路

每说到重庆,很多人都会想到洪崖洞、磁器口、解放碑等地方,却很少有人知道中山路四号。这个仿佛最容易被人忽视、遗忘的老街,却用它的方式名记者重庆几代人的记忆。

中四路整条街的建筑都是民国风,差不多都是在原有建筑上进行翻新改造的。街上的小店也透露出一股强烈的复古风,有的小店确实有上百年历史。

记得夏天来的时候有一家茶馆,专卖凉茶,现在只见那家店着“打烊”二字。

图片发自简书App

那天最大的收获莫过于邂逅了曾家岩书院。它建造于清朝,曾在抗战时期作为革命者的避难所和办公地点,改革开放初期曾又用作派出所。

书院大门口写着“从善如流”四个大字,我想这曾经就是对来此求学者最真切的寄望吧。

往里走就是一个小巷子,刚下雨的青石路还有点滑,墙面也湿漉漉的,右侧的墙面有些许青苔,一看就上了年份。左面是石灰墙,上面还挂着关于这栋建筑的简介。

走在中间,我仿佛听到两面墙的对话,右面的墙不屑地对左面的墙说:“你怎么可能寥寥数字就说完我的历史呢?”

图片发自简书App

再往里走就是曾家岩书院的门口。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有趣的是一进去,仿佛穿越了般,一下子把我从清朝书院拉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中国。

屋子里摆放的老电视、收音机、老照片让我误以为我穿越到了父母刚结婚时的家。

图片发自简书App

书院走廊阳台看出去便是现代文明,视野直接又把我拉回到当下。高楼在雾蒙蒙的天气里,就好像这栋建筑存留的记忆一样,若影若现。

图片发自简书App

很多人问我这张照片是怎么拍的,问我是不是爬到了房顶上。重庆建筑还有一个很特殊的地方就是,一栋楼的顶部可能在另一栋楼看来就是底部。

这张照片是在这栋房子相邻的楼的楼梯口拍的,角度上容易让人误会。

图片发自简书App

侧方是曾经革命党人临时办公的地方,整个院子呈现北京四合院的格局。但是这样的格局放在西南就显得格外压抑和潮湿,再加上下雨,天暗沉沉的,

看着这样的环境,看着周恩来和邓颖超那简陋办公屋,我对他们又多了几分敬畏。

图片发自简书App

总的来说这里似乎少了人烟气,少了网红大卡地的热闹。不过我想正是这份静谧才适合用来守着这份记忆。

因为历史,从不喧闹。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百合傲放居满香,梅兰竹菊不自赏; 向往花丛归无期,枯萎凋零飞满屋!
    咨询实践阅读 1,105评论 0 0
  • 树林中,日光斑驳。 重型机器人围住了42号和叶医生他们,开始喊话。 “你们已经被包围了。42号,人类需要你的帮助,...
    深海方碑阅读 825评论 0 1
  • 记得我在做业务员的时候,也是经常遇到价格的问题。当时没有社会阅历,也曾为这个事情头疼过。后来也总结了一些关于价格的...
    木南开阅读 9,569评论 0 0
  • 一念秋黄 满地落英 思念成殇 千丝万缕 自难忘 揉碎心声 揽月入怀 藏在心房 相思无良药 任憔悴衣宽 无怨无悔
    白马卓玛阅读 5,282评论 20 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