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昨天学完第六章《数据与分析》之后,上午讲了几道习题,同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到应用,在课堂中,特意把这道设计题进行展开。问题1:若想知道鱼塘中大概有多少条鱼,你能模仿设计题中的方法,给出方案吗?王梓翔回答道:先在鱼塘中捕捞上20条鱼,然后做上记号,我问道,怎么做记号呢?在鱼身上戳个洞,同学们都觉得太残酷了,我说要么把尾巴剪掉一部门,大家都认为还是有伤害,一致同意在鱼的头颈系根绳子,看来都是慈悲人,王梓翔继续回答,说放入鱼塘中,再次捕捞上100条鱼,看有记号的鱼有几条,然后就可以估算出鱼塘中大概有多少条鱼,我又问道,万一捕捞上来的鱼,没有一条是有记号的呢?那怎么办呢?同学们马上回答,做记号的鱼要多几条,我说,其实就是样本容量要大一点,大家同意。
问题2:奉化萧王庙林家有个桃农,在夏天桃子将要成熟前期,想估算一下自己家的100棵桃树的产量?同学们分别从每棵桃子平均能结多少个桃子,以及每个桃子质量大概是多少千克,运用已经学过的数学方法,得以解决。本质上,我们就是用样本来估计总体。
内容分析:《数据与统计》这一章与几何、代数的关联不大,单独成块,贴近生活实际,学生感觉摸得着、看得见,学习也不需要前面的基础,所以总体学习轻松,只是学生们习惯要复习得差不多才能考试,而我希望大家重视课堂的效率,所以,在上午讲了几道习题之后,也没有提前通知,下午第一节数学拓展课时间,直接就开始考试。同学们有点惊讶,有同学说,第六章简单的,有同学说,我不要考第六章,我想考第一章《平行线》,还有同学说,还没有复习呢,作业都没有做过,看来都是不情愿,但一到我把试卷发下,大家马上投入到安静的答题中。
考试期间,我发现因为没有复习,许多同学连最基本的概念都忘记了,如调查的方式分: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其中一道填空题要求大家回答对航天飞机的零件进行调查用何种方式,我在黑板上写上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提醒同学在这里选一个,可是从批卷结果来看,很多同学都写了抽样调查,甚至包括孙晖和李佳锦等同学,由此反思,不管怎么简单的内容,不管怎么出色的同学,还是要夯实基础,先有基本分才能得高分。
成绩分析:90以上,8任,80-90分,22人,不及格,6人,总体正常,成绩呈正态分布。因为没有复习,加上内容比较细碎,不像第一章几何内容,所以导致失分点较多,出现了成绩的非正常现象,一方面,原来的高分选手反而考不出应有的分数,另一方面,原来看似成绩不出色的同学,如果这一章学得认真,也可以得到高分,从而逆袭。90分以上同学:董天晨,范卓豪,胡芯语,宋佳亮,汪嘉鎔,袁佳悦,张钊语,张哲凯,这里汪嘉鎔取得了最高分98分,逐渐稳定,董天晨,范卓豪,张哲凯一直都稳定,胡芯语和袁佳悦中,胡芯语最近一直有好成绩,而袁佳悦终于走出低谷,而最值得恭喜的是张钊语,其实,本次考试时间还是比较紧张的,下课后我又拖了几分钟,此时好多同学还在匆忙地答题,如孙晖和李佳锦,他俩因为答错了全面调查,最后都是89分,当然和90+也没太多区别,相信他们的实力,还有范宇轩,最近总是时间不够,考不上90分,但是我发现也有许多同学已经做完,这里就有张钊语。
就本次考试来说,以下同学还是取得了满意的分数,傅鳌峰,杨朝辉、徐杭棋、周梦琪等,当然也有一些同学不理想,但他们的学习是认真的,成绩有起落也是正常的,我不担心。
我的思考:教书多年,一直来,有一个问题家长问的比较多,可是我不好回答,但我又一直在做,那就是“吴老师,你觉得我家孩子有什么办法能把成绩提上去呢”
我认为,需要一个过程,更需要一个契机?过程是什么呢?就是近期我们到教室上课之后,从《平行线》的学习开始,我讲得比较细,比较慢,然后课堂中尽量让学生参与回答、互动,让他们有积极性,有兴趣,然后,选择几次合适难度的试卷,让一些同学取得好成绩,让他们有信心,在不断地获得成就感的时候,适当的抓住机会表扬,此时,他会热情高涨,对数学、对老师又一种自然的亲近感,甚至回家也会经常提起课堂和老师。
那么契机又是什么呢?这个其实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比如今天的张钊语取得了成绩的突破,我会表扬,接下来一段时间,他会更认真地听课;又比如王梓翔前一短时间课堂回答很理想,我会不断地鼓励,让他继续,只是,这个一时的兴起能延续多少时间,要看他们的毅力和决心,说通俗一点,就好比让他们的头沉入水中,能憋多少时间的气,一般老说,越是优秀的同学,能憋的气越长。而憋气不长的同学,就需要不断刺激,不断巩固,直到他自己喜欢,自己乐意,自己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