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李东升
□ 宋俱乐
1962年生于山西晋城。人民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会员。其斋号:乐善斋、晨耕园、晋泽墨人。诗人、书法家,其作品广为收藏和发表,热衷公益慈善事业。
我的战友宋俱乐和他的书法:写字有味就好
天上的繁星,地上的军徽,回不去的军营。举头凝望,俯首回视,岁月的湖水,亦真亦幻,却又清澄无碍。久立逗留湖边,波光荡漾,水面上浮现出年轻的脸。浮光掠影下,绿叶缤纷中,少年青年壮年,不变的是我们的初始之心。
30年前,那一年,1988年,我初入军营,初识宋俱乐。宋俱乐,在工兵连当指导员,晋城人,跟我的顶头上司张永敏,是老乡。通常在上午下班前,或午后刚上班,到报道组阅读报刊。
报道组,部队宣传部门的下设机构,是全团订阅报刊最多的办公室。这间办公室,约十余平方,长体结构。一面长墙,立满书架,摆满报纸,一面长墙,排两张办公桌,干事一张,报道员一张。
我就是那报道员。虽说是唯一坐办公室的机关兵,位置优越,但部队等级森严,因资历最浅,列兵一个,无论谁走进办公室,都得站起来。办公室只三张座椅,很多时候,得长时间站着。有时,来人官太大,有座也得站着。
当时到报道组阅读的机关干部很多,有的客气,有的不客气,有的视我不存在。而宋俱乐是最为温暖的一位。看我惴惴,有座不敢坐的样子,他指点说部队机关,不同下面基层,放开点,不必那么拘谨小心。比如机关干部,大家都是同事,保持相互尊重,不失礼貌就好。打过招呼该坐坐,该做什么做什么。机关人最重工作,你工作只会赢得尊重。基层的干部呢,视上级机关的兵,也是领导,你只要不亢不卑,做好本职工作就好。
宋俱乐读完报刊,看我闲着,也会跟我聊天。有时候谈论时事,有时候评点报纸的内容。依我工作性质,他更多的时候会说写作。说哪篇文章选题好,哪篇文字有文采,标题制作的好;他喜欢写现代诗,喜欢对联和书法,有时候,也会拿他刚写的作品给我看,真心要我评点和提意见;
工兵连属团直连队,离我办公室不远,没事了,我也常到宋俱乐的连队串门,蹭饭、采访和体验生活。记得,连里有一位老兵,爱喝酒,爱上街购物,借人钱财不还,他就用一张废报纸,上面写了一圈螺旋状的“钱”字,让那老兵拿回去仔细看,两天后,再来跟他交流思想。有一个班,平时训练成绩很好,不知怎么这次落了尾,他又用一张报纸,写了大小粗细不同的五个字:“知耻而后勇”,送给班长,我还记的当时的图样,感性,直观,深刻,趣味。我说想不到你做思想工作有一套,书法也写得满有味道的。
“味道!”他说:“对,凡艺术,首先是艺术,再是味道!”
宋俱乐爱读书爱思考,对艺术对生活对人生,总有独特的感悟和见解。我觉得,现在用30年前的一句“味道”语,读解他今天的书法作品,也不过时。
今天,30年后的今天,我常在微信中欣赏宋俱乐的书法作品,印象深刻的地方,依然是其作品的趣味性。作品几乎每日更新,让我觉得,这种趣味性,已成为一种追求,不只表现在他的作品中,甚至已渗透他的惯常生活中。宋俱乐,口中的味道,应该比我所感受到的趣味,内涵更多。但我觉得,他作品中的味道,更多的还是趣味。
天趣,拙趣,雅趣,媚趣。趣味使人愉快,愉快中感悟人生。现在闭目回想,30年前,宋俱乐那一刻说话的姿态、神情,至今历历在目。书之四趣,我不明白其中的联系与区别,不想硬套字面上理论,只是觉得宋俱乐的书法之趣,更多的是来自其生活的领悟与坚持。30年的风雨人生,峥嵘、蹉跎,对人生,对艺术不断感味、体悟、积淀,提纯。30年之坚持,日复一日,可谓功力深厚。厚积薄发。30年前的兴趣,今天已获大成。今日之宋俱乐,已是知名的人民艺术家,著名的书法家。
我觉得他的书法作品,独特之处在于其中蓄含着丰富的文化主题、深刻的思想性与趣味性。这一点难能可贵。当今书坛,有太多作品过多的强调了技巧、法度,他们的认真和虔诚值得赞许,却似严谨过度少却了情趣、灵动。当今书坛,缺少的就是思考。缺少的是精神。传统经典文化的回归。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
俱乐的书法,以汉字象形的自身结构特点,上下内容的多重象征意象,着眼整体,巧思于笔端,字中藏有画意,画中藏有思想。时聚时散、有疏有密,用笔粗细有度,字形大小相间。整体章法布局,不拘泥于成法,匠心独用,起伏跌宕之间,犹如华美的乐章,有着极强的视觉冲击力。他运笔大胆泼辣,似信手拈来,如恣意挥洒,峥嵘俊秀,浑然天成。
人民艺术收藏网,为其开设专栏,曰俱书乐道,目前已出至第16期,好评如潮,影响深远。他说栏目想做的是从书法出发,走向情感和生命体验,将每个乐于书道者连接到一起。重在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阐述书法的特点以及自己对书法的体会,书法的感悟;栏目有评论说俱乐以书法探索生命,他的字富有张扬情趣,又把生命的情趣融入书法之中;说他的书法、书论,蕴含着厚重的文化内涵,给人以视觉的震撼,心灵的净化,精神的升华。等等。
“见其书法阅其人,见字便知其主人”,张永敏的跟帖深得吾心。因为了解,因为相知,品赏宋俱乐的书法作品,时常感觉宋俱乐就站在我的眼前。他的书法作品,如同他的为人,敦厚朴实,格调高雅。30年间,若古之书者,握管用笔,从未间断。不趋势,不逐利,不媚俗。踏踏实实,笔走心随,而不在其外在与技巧。凭借的是丰厚的功底和笔墨灵感,每一笔每一画,渗透着他的人品修养。他说,没有底蕴的水墨和不花费气力的涂鸦,是没有意味的形式,称不上是作品。我深以为然。
宋俱乐是我的战友,感恩的那种,一辈子的那种。亦师亦友。今天赏俱乐30年后的书法作品,忆30年前的军营生活,怀念军营纯净的天空,想念战友朝夕真挚之情,激动恍惚间,竞不明身若何处。现在纵然万般执拗,也难返30年前的军营岁月。我们的人生有了当兵的历史,就当保持军人永不褪色的精神,锐意勃发的气势,保持军人的赤子之心,承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初心不改,常砺常新,才能取得长足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