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竹子的心》/诗贤浪三
人们常说,竹子的心是空的,而我却说,竹子的心是满的。这看似空的心,充满了纯净的大自然正气,才使竹叶四季常青,才能身驱傲然挺拔,才会与松梅结拜成岁寒三友,才有梅兰竹菊四君子的雅称。
竹心的纯洁,带给竹子清新,生机盎然,蓬勃向上。当春风还没有融尽残冬的余寒,新笋就悄悄在地上萌发了,一场春雨过后,竹笋 破土而出,直指云天,所谓“清明一尺,谷雨一丈”,便是对她青春活力和勃勃生机的写照。当春风拂去层层笋衣,她便象个活泼的小姑娘,婷婷玉立在明媚的春光里。到了盛夏,她舒展长臂,抖起一片浓郁的青纱,临风起舞,娜娜多姿。暑尽寒来, 竹子迎寒风、冒霜雪,为大地带来一片绿色的生机。
有人爱竹的秀美,有人爱竹的翠绿,有人爱竹的高洁。文人墨客,往往更爱赞美它那刚直不阿的性格,不畏严寒风霜,是文人学者最喜欢竹的所在,也是做人的根本所在。当人们颂扬竹的时候,不应忘记,竹的所有品质都来自于它那棵特别的心。
竹子有一颗刚正不阿的心,"雪压枝头低,虽低不着泥;一朝红日出,依旧与天齐"便是最好的描述;"凌霜竹箭傲雪梅,直与天地争春回"是竹心的自信;"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是竹心的坚强;"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是竹心的清高;能得到如此多的美誉,自然是要归功于竹子的那棵慧眼才能完全看懂的心了。
竹子有一颗无私奉献的心,当告别韶季芳华,变成各种各样的物品时,竹心便得到了升华。小巧精致的竹篮能盛放物件;竹制的座凳、躺椅能让人舒心;精编的竹席给盛夏待来凉爽。记得小时候,用竹子做成的钓鱼杆、鱼罩都非常实用,一次次为餐桌上增添了新鲜的美味。秀长的竹节制成了一支支竹笛、箫等乐器,悠扬的思乡曲,把我们的情感融化在这优美的音符中。"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医"这是苏轼对竹的一往情深;文坛先圣们如此赞誉,足见竹子在人们生活中的价值了。最值得颂扬的还是竹子的心,如果人有了竹子般的心,也就能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了。
竹子的心高在于敢担大任,竹简曾在中国文明史上立下过汗马功劳,它记载着中华民族的光辉历史,它传承着神州华夏的灿烂文化。“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那是少年红军英雄潘冬子,斗土豪分田地的唱响,竹排在脚下,胜利在前头。就连神仙也离不竹子,曹国舅的云阳板和蓝采和的花蓝都是心高的竹子制成的。
我说竹子的心是满的,还体现在精神层面。竹的秉性,它容不得半点的乌烟瘴气,一旦身陷其间,宁愿以死亡来面对。在崇拜竹的圣洁精神时,我们不防与梅再做个比较。古往今来,历代文人墨客对梅情有独钟。南宋诗人陆游的“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的佳句,把梅花推到了群芳之首。然而,梅必竟有“花”。而竹呢?她不与百花争芳,她的高雅、文静、高风亮节、虚心进取、乐于奉献的美德给我们留下了完美的形象,同时又具有梅花笑迎风霜雪雨的坚强品格。这一切都源于竹子那颗充满乾坤正气的心。
我爱竹、赏竹、赞美竹、崇拜竹、不仅因为竹的万般风情和艺术美感,而更因为竹的那颗自然天成和独特品格的心,她给了我哲理的启迪,更给了我无穷的人格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