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三岁的我,由于小时候就对作文感兴趣,长大后又喜欢有事没事的写写划划,更是出于对故乡的情结,拾笔写了二十几篇以家乡藕垛为原形的,代表我们这辈人儿时的,具有时代特点的一些人和一些事,有人说从前只知道我是一个生意人,对老人孝顺对儿孙尽心,家庭过得幸福美满,从来不晓得我还能写点东西,说我五十多岁了,还搞‘歪门斜道’还玩起了跨界。
跨界?在我心目中的所谓跨界,是高档次的东西,是那些主持人跨界去当明星了,是那些公务员跨界去搞经商了,是那些办企业的有了一点钱以后都想办法去当官了,这类情况可称为跨界。以前,我以前也曾以为农民忙时把责任田种好,闲时到城里打工叫跨界,现在才知道根本就不是这么一回事,那只不过是一种本能,一种为了提高生活质量的一种本能。木匠帮人家搞装修,活计干完了,主人家有卫生间的瓷砖没铺,临时又找不到工人,由于长期接触瓦工基本上也能干起来,经过认真地工作,活计做得令主人非常满意,这种跨界也只是为了找到更多的活干,能挣到更多的钱养家糊口。我搞写作只是忙时把生意做好,把家务活做好,把家里两头的老人伺候好,把孙子带带好,跟各种人和各种繁琐的事情打交道,把各种事情处理得当后写写,好像也能称为跨界,其实我不认同,我认为只是我闲暇之余的一点爱好而己。
谈写作,以前我隔三差五的想起来就写点,也把自己从小到大所经历的事情写成自传。现在儿子结婚了,孙子也大了开始上学了,也有了空闲的时间了,为了自己儿时的梦想,充实和丰满自己的精神世界,我尝试着写作,作品写出来了,发给家里的兄弟姐妹看,表弟说:写得不错,我帮你配了图发给戴南文学了。我说:写得不好人家会见笑的。还真是的,怕什么来什么,就有人质疑,说你一个六十年代的初中生还能写,是不是什么人在背后操纵,更有甚者说是我写的文章是我孙子帮写的,孙子只有六岁,我知道这是对我的嘲讽,还有人直接在评论栏写上啰嗦两个字,我当时也很生气,写得不怎么样我承认,毕竟文化有限又不是专攻写作,你们有文化的人也不必要这样直接,应该有你们文化人的涵蓄,但转念一想随你怎么说,我好歹还能写出来,事实就是事实,时间长了作品多了,作品的质量也有所提高了,一切也就都好了,流言也就不攻自破了。有的人用有色眼光看人,认为文凭不高就不能写出好的文章来,其实我认为,文凭固然重要,但和写作的关系真的那么重要吗?像许多著名作家不都是只有小学文化而己,不也留下许多旷世之作。我简单地认为,生活的阅历才是创作的源泉,请不要用专业的水准来衡量我。
生意人要把生意做好,种田的把田种好,开船的把舵握好,做到一心无二用,可事实真的如此吗?在如此快速发展的社会,为了生存身兼数职的人多的是,在我身边就有很多这样的人,像王玉兰老师,一个本在超市上班的员工,为了自己的兴趣,一发不可收拾地爱上了写作,她的作品《大蓝子》《沈小菊》等多部以生活为原形的作品深入人心,难道当初她真的想跨界吗?不,那是她的兴趣和爱好支撑她走过来的。张友良一个搞百货批发的老板,整天忙着进货看店送货,年收入高达几十万元的收入,忙里偷闲地写下四十多节的小说连载《蚌蜒河的支书》,难道他也是想跨界写作?不,他也只是为了圆他写作的梦。还有我们村的李红珠兄弟,一个普普通通的打工者,常年累月在外做木工搞装璜,每天早上五点多起床赶往工地,每天晚上十点多才回宿舍,在只有仅仅七个多小时的休息时间内,常常挑灯夜战写下一篇篇表达思乡之情的文章,这难道也算跨界吗?不,这只是千千万万农民工的一员,他只是用另外的一种方式,表达对家乡对家人的一种思念。表弟赵山玉,从小就喜欢绘画,可以说是无师之通,他任张郭镇多服站站长,在认认真真做好本质工作外,热衷于绘画,什么山川河流,村庄田野,鱼虾蟹鳖,人物肖像,尤其欢喜再山水人物画,我写的文章经过他的插图,更赢得许多读者的喜欢,这难道也是跨界吗?不,这只是说明,我们的很多像他一样的干部,都是多才多艺的人物。
我呢,并没有过多的奢望,只想保持着心灵的简约和宁静,不为纷繁所困扰,健康快乐地走过一年四季。我想尽我的能力写出好的作品,我将不断地学习知识吸取更多知识的营养,来丰富作品的内容,我相信我的收获永远大于我的付出,我的作品会越来越多也会越来越好,我不想跨界我只是想保持我的一点爱好而己,而且永远保持一直向前……。(夏所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