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大四那年,课程结束了,同学们都开始找单位实习,我也不例外。
但是,我没有找与专业相关的单位,而是跑到学校外的书店里去打工了。
本以为这只是我从学生时代迈向社会的第一步,只是一份普通的工作。可是,在做过几份工作后才发现,原来这是我到目前的职业生涯里,做过的最快乐、最满足的一份工作。
时至今日,当时的很多场景依旧历历在目。
我想把这些场景记录成文字,与大家分享一下。
02.
我当时做的是全职,每天早上八点半上班,晚上七点半下班,中午和傍晚各有一个小时的吃饭时间。
每月休息两天,工资是1200。凭借着这份工作的收入,我存下了人生的第一笔存款4800元。
我工作的大概流程是,早上先把所有的书籍擦一遍,有人进来买书时,如果有疑问,我来解答她的问题,或者帮她推荐一些她需要的书籍。老板不在时,我还负责结账。晚上下班前,打扫一下卫生。
每天的工作就是这样,简单且重复,但有书陪伴,每天也可以接触不同的人,所以从没有觉得无聊过。
书店里大部分的书籍是考试用书,如考研啦,考公务员啦,考教师啦等等,畅销书和文学名著只有很少的一部分。
我问过老板,为什么不多进一些文学类的书籍呢?
他说,出于对现实的考虑,还是考试用书卖的多,所以文学类书籍只是点缀。
好吧,虽然这个书店和我理想的样子有些差距,但总还有点缀的存在。
03.
每天来书店的人里,有百分之九十五以上是学生。大部分学生都是进来买书,买完就离开了,和我没什么交集。但有两个女生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其中一个女生是传媒学校的,每隔一个月,就会来书店一趟,每次都会挑选十几本书,然后让我算一下价钱。
如果价钱没有超过她带的钱,她就全部买了;如果价钱超过了她带的钱,她就很不舍地挑出一两本书放弃。
有一次,她带的钱,正好够买所有的书,可是买完书后,回学校的车费就没有了。
但是她又舍不得放弃任何一本。
她问我怎么办?
看到她为难的样子,我很想帮帮她。
我突然想到,可以偷偷地用一下自己的会员特权,帮她打个折,就这样帮她省出了车费钱。
我问过她,每次买这么多书,都看吗?
她很坚定地说,都看,看完才会再买。
我很羡慕她这种买书行为,一次买十几本,真爽啊。
但更欣赏她对待书籍的态度,买了就读,不拖延。而我呢,每次买完书,就把它搁置在一旁,很长一段时间内连包装都不拆。
另一个女生是我们学校的,只来过书店一次。
她进来后,很随意地翻看各类书籍,并且一边翻,一边和我聊天。
当时书店里人不多,我也很兴趣地和她聊着。
她告诉我,自己正在准备考研,学习学得有些累,出来透透气。
她拿起《简爱》看了一会,表现出很喜欢的样子。
我本以为她会买下这本书,但是出乎意料的是,她说,最近需要专心备考,不能看这类书,等考完后再看。
临走时,她放下《简爱》,买了一本考研英语。
我给你加油,祝她考试顺利,她满足地笑着离开了。
尽管很喜欢《简爱》,但她忍住了,而是把全部精力都放在考研上。我很佩服她的毅力,也找到了自己的英语六级始终考不过原因,因为在英语试题旁总放着一本用来开小差的书。
04.
在我打工的第一天,老板就告诉我,在书店里不能看书,以防止怠慢了顾客。
可是面对着这么多书,怎能抵挡住诱惑。
于是当老板不在时,当书店没有顾客时,我便找一本自己喜欢的书看。
说来也怪,在书店里看书,真得比在宿舍里看书投入多了。
每天的午后,是书店里人最少的时候。
阳光穿过窗户洒在书上,温暖宁静,屏蔽掉外面世界人来车往的喧嚣,我独自一人坐在收银台后捧着一本书看。那一刻,什么论文,什么答辩,什么毕业找工作,统统消失了,我进入了别人的人生,旁观着她的喜怒哀乐,可以抽身其中却又无法自拔。偶尔抬头看看周围的一切,清醒过来又陷入其中。
直到有人进来,打破这梦幻又现实的场景。
在那四个月的打工期间,我背着老板看了27本书,
从《红楼梦》到《白鹿原》再到《人生》,从《傲慢与偏见》到《简爱》再到《小王子》,把我一直想看的这几本名著都看完了。
另外,还看了一些畅销书,名字有些忘记了。
可是看书时产生的愉悦感和满足感,却一直留存在心里。
也正是那段时间,激发了我强烈地阅读欲望,帮我渐渐养成了有目标的阅读习惯。
05.
后来,老板觉得我干的不错,越来越信任我,并把书店的钥匙交给我,让我每天早上自己开门。
每次打开书店的门,我都有一种主人翁的感觉,仿佛实现了自己的愿望,拥有了一家属于自己的书店。但看到那些考试用书时,又被拉回了现实,梦想中的书店是没有这些的,有的都是我喜欢的书。
在书店打工的那四个多月,成了我记忆中很深的一段时光,早就想用文字把它们记录下来,但一直犹豫,因为我所能表达出的总不及感受到的那么深切、难忘。
前几天看到一个话题,是“实体书店的没落”,又勾起了我表达的欲望。
既然如此,那就写写吧。
文字所不能呈现的,那就加点想象来补充吧。
毕竟爱书之人,对书店都有所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