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的学校里,哲学家们渴望传授智慧,而在现在的大学里,我们的卑微的目标却是教授各种科目。当理想下降到实践的水平,就会造成教育停滞不前了。特别是当我们把智力教育仅仅看作是大脑机械获取知识的能力,或者是对实用性原理的系统化阐述,那么教育就不会有任何进步。
因为对许多重要原理的愉快的物质,使这个世界变得趋于无穷。没有一些基础的知识,你不可能变得聪明;你轻而易举的获取了知识,也未必习得智慧。
智慧是掌握知识的方法,它涉及知识的处理,确定有关问题所需知识的选择,以及运用知识使我们的直觉经验更有价值。
通往智慧的唯一途径是在知识面前享有绝对的自由;但是通往知识的唯一途径是在获取有条理的事实方面的训练。
孩子的心智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有机体,一方面它并不是一个可以被人无情的塞满各种陌生概念的匣子;另一方面,有序的获取知识,对于孩子正在发育的心智来说,则是天然的食品。
没有兴趣就没有智力的发展兴趣是注意和理解的先决条件,没有兴趣就没有进步,激发生命有机体朝着适合自己的方向发展,最自然的方式就是快乐。
我们应该寻求一种符合自然发展规律的模式,这种模式本身令人愉快,让人在自身的愉快中去追求并安排个性的发展。处于次要地位的严格训练必须以保证某些长远利益为目的,要保持必要的兴趣,就必须有一个适当的不能过低的目标。知识的重要性在于它的运用,在于我们对它的能动的掌握——也就是说,在于智慧。
积极而富有创新精神的思维习惯,只有在充分自由的环境下才能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