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里,孩子绊倒了,母亲教孩子骂“凳子是个坏坏”;
吃饭时,孩子把桌上的碗碰翻了,妈妈怪自己没放好;
西方一位儿童心理学家针对中国存在的这些现象曾说:“我不能理解父母为什么要教育他们的孩子推卸责任。
一个不懂得承担责任的人是不会有任何出息的!”
破坏责任心的杀手
破坏性的批评
很多人至今仍然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认为对孩子严格要求,严厉批评,甚至辱骂等,能够更激励孩子成长…事实上呢?这忽视了孩子承受能力。
承受能力强的孩子,也很少感激父母当初的严格要求。有的是习惯后的满不在乎,甚至故意对抗父母;
如果承受能力弱的孩子,却可能会崩溃,自暴自弃。两者都只会让孩子失去责任心,因为他们对自己都不想负责了。
所以说,破坏性的批评是破坏责任心的第一大杀手。
越俎代庖,包办一切
这种做法在中国家长中间十分常见。家长自身成长经历,外部环境影响,促成了这种情况发生。
家长小时候过的很苦,或者为了孩子能够出人头地,帮助孩子做了一切他该做的事,只让他按照家长安排的道路走下去。
很多家长认为这是规避风险,少走弯路的做法。事实上,这同样剥夺了孩子承担自己责任的权利。
生活中,成功失败,机会挫折都是并存的,孩子都需要去经历,才能提升他抵抗风险的能力。
一个在家长安排下成长的孩子,离开了父母,他将如何独自面对这个世界?
家长认为以后孩子会感激自己,实则不然。这条路不是孩子自己选择的,做的任何事,都是安排好的,失去了奋斗的意义和乐趣。
他的生活索然无味,怎么会感激父母呢?
对孩子的不信任
中国应试教育下,催生了很多“高考唯一论”的家长,他们对孩子要求只是学习,学习,学习…
包办一切,孩子只要学习。
但是孩子学习的时候,他们也放不下心,怕他三心二意,每时每刻都要监督孩子做事。
孩子永远在父母监督下成长,本身感受不到父母的信任,没有空间和自由,被动的做事,当然没有责任心。
家长的负面榜样
一个词“双标”,常见的意思就是严于律人宽以待己。
家长看到孩子玩游戏就如临大敌。但是他们自己在孩子写作业的时候,玩的开心。
孩子看一会电视,就立刻要让他注意时间,但是自己在孩子面前刷起朋友圈,就对孩子不管不顾。
长此以往,孩子也很绝望。因为家长并不尊重孩子,欺负孩子“读书少”。
如果家长自己不能以身作则,孩子也不会遵守约定。这样的榜样,也是孩子责任心培养路上的绊脚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