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切亲子沟通,语音语调是至关重要的。
因为语音语调里面透露着情绪,能表达关心、爱护,也能表达出责备、不耐烦。用温和、有耐心的语调,能让孩子感觉到温暖。
2、无条件接纳,不做任何评判。
接纳她目前的状态,不去评判她行为的对与错,如果不危害自身及他人安全,只去表达自己期待她成为什么样子,并鼓励她去尝试。
如果孩子做出了确实会危害自身安全的事,直接表达自己的感受,而不是批评对方的过错。错与否,只是对父母而言,对孩子来说她感触更多的是自己的感受。
3、停止一切批评与指责。
在生活中,孩子的尝试、表达、观点,要细心去呵护,用探究的态度和对方交流,去了解孩子是怎么想的,时不时地重复对方的话,表示孩子被听到了。特别是当孩子表达自己的看法,而这些看法与自己的不同时,用“孩子的这么想还挺有趣的”去体会对方的内心。
孩子不愿意去做的事,不要硬硬地逼迫,也不要站在旁边不断地催促,用絮叨表达自己的焦虑。
当孩子伤心哭泣时,告诉她内心有什么想法可以告诉父母,当然也可以不告诉父母,父母会去保护孩子的内心。
4、学习和人际交往同等重要,后者更要有利于孩子在世界立足。
一位美国心理学家海特曾写过一本书《象与骑象人》,在书中作者将个人的情绪比作大象,将人的理性比作骑象人。这就让人很容易理解:理性是情绪的奴隶,当大象(情绪)被惊扰而四处奔腾的时候,骑象人只能顺着大象,让她慢慢安静下来。在孩子有情绪面前,一切说理只会让状况更糟糕。
当孩子闹情绪时,不是指责、说教、讲理、逼迫、承诺,而是默默地陪着她,用语言表达出:“你现在心里很难过,我能体会到,妈妈(爸爸)会陪在你身边,等你不哭了、想表达的时候,妈妈(爸爸)非常想知道你的感受,听你讲讲自己的想法。当然,你也可以不讲,妈妈(爸爸)不会逼迫你。但是,妈妈(爸爸)还是很希望知道你真实的体验和想法,因为妈妈(爸爸)是关心你的、爱你的,不管你说什么,妈妈(爸爸)都会包容你,支持你的。”
5、关于孩子不愿意说出自己内心深处的想法。
孩子不愿意说出自己心理的想法,特别是不愿意和父母说的时候,父母就需要反思自己之前对孩子造成的影响——孩子在父母面前没有安全感,说出自己的想法、情绪体验时,孩子觉得会招来自己不想要的结果。这个不想要的结果,很有可能是批评、指责,或是打击。
6、缓解孩子内心的不安全感,需要时间。
作为父母,不要着急一下子把孩子纠正过来,让孩子能像正常人一样表达自己的感受、看法和情绪。这需要有个过程,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
这个要遵循的序就是,先让孩子认识到自己是被关心的、被在意的,其情绪和感受是被理解的,慢慢地培养其在父母身边有安全感的体验。
7、孩子在学校被欺负,不会表达。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很有可能是在家里,经常被家里人侵犯,家里长辈通常会用哈哈一笑对待其表达出来的情绪体验。这种戏谑、不认真对待的态度,在孩子看来,被认为是不值一提、孩子气、不值得的,表达自己情绪体验是不被人重视,有种被漠不关心和忽视的感觉。
要做的就是,鼓励孩子表达自己,当孩子表达出来的时候,用自己或孩子的语言重复一下孩子话,表示其情绪体验和内心需求的表达被听到和被理解。
8、整个亲自沟通比较考验家长的智慧和耐心,父母也要去学习亲子沟通相关的方法和能力,其中阅读比较经典的亲子沟通书籍,是最廉价和快速的方法。特别推荐《写给父母的未来之书》、《在远远的背后带领》等。
作者:道长归来。
2019年6月15日,于北京八里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