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没写了,因为这几周一直在准备考试,有点时间休息的时候也都是刷刷视频玩玩游戏就过去了。别说写点啥,就连微信阅读里面的书都没翻开看了。
虽然下周还有最后一门课,不过现在也算是恢复到平时的生活了——学学习、看看书、写点东西之类的。
微信阅读这么久没打开也有其他的原因:之前在微信阅读评论区发表了点不同的意见,换来的不是“论据+论点”的争辩而是“人身攻击+拉黑”。我一直觉得有不同的意见就据理力争直到到大家都彼此清楚嘛,哪知道有的人完全不能听进去不同的声音,一言不合就开喷然后莫名其妙地就拉黑了。
更有趣的是那个人也阅读了几百个小时了,难道看了这么久的书不说引经据典吧,连一条反驳的理由都找不到只会人身攻击拉黑吗?我只是用了她说话的口吻和逻辑反问她一句,结果这个人自己都无法自圆其说,原地爆炸说了一堆令人搞笑的话。
写了出来倒是心里畅快一些,以后也尽量不要和那些很肤浅的人有交集,而且看书多并不代表这个人多有思想。我想到我高中时代的同学,平时倒是挺喜欢看这个看那个书的,结果咱不说其他科成绩怎么样,连写个作文都写不好,和他交流也感受不到他有什么独到地见解,反倒是思想挺偏激。着实可笑啊!
这么想倒也说得通了,喜欢看书并不代表这个人多有思想多有文化,还是要看他爱不爱思考。以我自己来看,我看的书并不多,但是在看的过程中倒是喜欢经常思考为什么、有道理吗、怎么实践。所以我觉得如果我能这样看个成百上千上万个小时的书,那肯定是在某方面有独到的见解和认知,并且形成一个属于自己的逻辑体系吧(当然我还没有那么多的阅读量哈哈)。所以看到别人也看了这么久的书我总以为他是个思想有趣的人,但结果也并非如此嘞。
我自己喜欢看的书,感觉相对来说偏向于思考、心理类型的。比如老熟人鲁迅,现在看他写的文章总是感觉这个人是个思想极其深邃而且幽默的人。还有前段时间看的哲学类型的书——不过比较浅,不是大量介绍哲学知识的。这个因为考试没看完,这段时间肯定得安排上。还有我书架里面的儒家道家相关的书,统统安排上!顺便,我决定要写点读书笔记,这样才能形成体系吧,能写出来还是不一样的。
之前我对小说一直有误解,总觉得一个虚幻的东西有什么好看的呢?看了有什么用呢?后来也是看了网上的一些评论才改正过来(所以我觉得交流特别重要,不交流只能停留在自己以为的世界里。但是——哎~说过了不说了)。看小说可以说是一种非常好的间接学习的方式,可以通过看小说了解别人的经历和世界观,举个例子——通过读小说去了解某个职业的生活,某类人对世界对人生的看法等。回想一下平时学习大部分也都是间接学习,哪有那么多精力去亲身经历一切呢?所以看小说完全行得通。
况且,透过一部小说看到的是一个时代环境下的人们的生活;看到那个时代的社会环境,结合社会背景慢慢了解一切社会现象的来龙去脉和小说中每人人物的命运;更能看到主角的成长历程,揣摩他的心思理解他的各种抉择。这些其实都是我们的生活通过小说的特殊映射,对自己的成长我想也是有帮助的。而且而且,这种从社会背景和结构的视角预测人物命运和环境变革的宏观大局感,再到结合具体人物性格深入剖析一个人的心路历程可以说是非常哇塞(词穷了,说过瘾显得有点庸俗,说带逼格的词汇显得太苍白无感哈哈,等我以后找到合适的词汇再改过来)。。。
很久没写了一时间想说的太多,总之考试周基本上结束,书架上的书也该继续看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