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这个话题,令我回忆起几段令人印象深刻的业内“言论”。
01 无知者都对自己以及这个时代毫无认知
“咨询公司的工作挺简单的,没有做招标代理工作的含金量高。”
“造价其实没什么,就那回事,不要大惊小怪,也不要觉得那些做了好多年的造价人有多牛。”
“谁也不能做到啥都样样行,造价没有那么高深。”
“算好量,组好价就可以了。”
这些话出自一个开业不到一年的工程造价咨询公司的总经理,这是他给几个刚入行的新人培训时候说的话,一字不差。
狂妄的无知者,对自己以及对这个时代毫无认知。
在这个行业,只知道急功近利去赚钱,如果不改变认知,被淘汰就是必然的。抓不住行业核心竞争力,任何数字化创新,到最后只会变成行业笑话。
02对专业不敬畏,对工作不尊重 很多半吊子都这么想
一个工作30年的“专家级”老造价师这么说:“判断一个造价员行与不行,就看他能不能顺应业主提出的时间要求,能不能加班,能不能吃苦,能不能像他当年一样,为了投标,能坚持三天三夜不睡觉,也要把标报出去,这才是能力。”
造价人,听了这些话,你作何感想?对专业的不敬畏,对工作的不尊重,是很多半吊子的想法,但一个曾经做过三十多年造价的人也能这么说,总之,亲耳听到这些言论,瞬间惊掉了下巴。
对于初学小白来说:“三天搞定控制价和报价都不叫事儿”。可以理解和原谅,因为无知者无畏。他们是一张白纸,怎么画都可以,凡不知道天高地厚的,都需要被慢慢锤炼和摔打。三十年的造价师“专家”依然能这么说,那只能说压根就没有落过地。只可惜,这样的人不在少数。
一个专业系统的学习,能在一个礼拜就完成,大部分是为概念搭框架,以后需要更多的实战和实践。
这个时代需要工匠精神,急功近利的赚钱很香,但不是唯一的。要让自己沉下来,有思考的时间,更要有随时转身的能力,才能看到更美好的未知世界。
我们都需要与时俱进!
03 不止安装 各专业复杂性一辈子也学不完
工程造价是系统性的专业,专业之间环环相扣,各自独立存在,但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每个专业都需要对其他专业的触类旁通,需要自行引申一些必要的内容才能把工作做好。
一个培训机构约请我针对某专业五年内造价员做培训,以计量和经营为主,做了一个大纲发过去,结果没信了。她问:就两天的时间,那个大纲那么多内容,讲得完吗?我回答:时间再紧,也会涉及其中小部分概念,框架之上讲解才管用。
你让我讲市政,我当然要介绍一下市政基础设施内容和专业关系;你让我讲道路预算,我当然要把涉及到的计量规范的计算界面和计价原则讲清楚。比如土方工程是大项,各专业都会有涉及,和管道安装也有关系,同期施工必然会有交叉,交界面和如何处理也需要讲清楚。
学习,思路比实践更重要,以点带面是必然。因为工程算量的高与低都是算错,直接影响甲、乙方项目盈亏,当然需要教会他们底层逻辑,如何让项目不亏损。安装管道的计算,低头抱着CAD图纸去量尺算量,AI机器人也可以做,暂不论图纸的比例是否合格,抽查一套图,就清楚了。
施工技术员的工作算量,多偏重怎么把图纸内容做出来不丢工艺;造价人员算量则更偏重于边算边琢磨,目的是经营。做过十年造价的人不可谓不熟练,在编制清单时照样漏项,更不要说组价,以及更上一层的商务经营,源于缺了结果导向做造价。造价虽然没有那么高大上,但除了经验,不能或缺的是用心、解决问题的办法,如何把问题消灭在全过程。
04 专业不独立出现 需要明确界面
专业是“安装”,首先就有两个概念要搞清楚:
1、哪部分归属通用安装、哪部分安装归属其他专业;
2、这个“安装”,是属于各类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和与其配套的线路、管道、设备的安装工程,还是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配套范畴,因为无论是清单编制,还是计价规则,都是有区别的。
在18清单计价规范没有正式出来之前,以《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13)清单为例。
清单编制依据:
根据清单计价规范计价,2021年《北京市建设工程计价依据——预算消耗量标准》,通用安装工程预算消耗量标准:共十二册。
消耗量标准,管网册说明与通用安装消耗量标准和构筑物消耗量标准又有如下划分要求:
三部分的差异体现:
1、采暖给排水套用消耗量定额计价的依据是以碰头点(计量表井、阀门井、碰头井)为限,组价为综合;
2、燃气管线以调压装置之前的阀门井为界,清单计算和计价的工程量组价之间存在不一致。
2013清单规定都有明确界面,计算和组价不一致时,不讲清楚本质怎么算?工程量的计算就是技术员的算量,技术人员更多关注下料和质量,即施工工艺、材料使用损耗和施工质量;商务计算更关注的是范围差和成本经营,商务算量不仅仅根据图纸去建模,更不是三天就能出来的工程量。
结语
对专业和工作的敬畏,离不开不断地学习。“干好不如算好”不只是施工单位造价人员的工作,技术角度的算,也不是商务经营的算,需要了解到各专业,才能做到熟练。
这个时代需要工匠精神,吃透专业,是造价人一生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