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下雨了。
在历经半年的干旱后,昆明终于在七月迎来了这连绵不断的细雨。细致的帘窗外响起潺潺的声音,雨丝和帘子垂直地交织着,遂织出这样一个朦胧黯淡又多愁的下午。这雨细细的下,不慌不忙,颇有“润物细无声”的感觉,就和老昆明人的性格一样,静享生活。
儿时的画面纷至沓来,记忆里粘牙的叮叮糖,六月份香甜的鲜花饼,新迎的那碗豆花米线……夏季午后下雨的时候,建筑是灰色的。 偶有透过的丝线一般白色光线,缝缝补补之后依旧能透出几抹苍白的天光。那年午后的漫长时光,慵懒又随意。雨水打在地上的小水洼上,飞溅出完美的弧度。落在一藤藤紫荆花上,像是一层白雾色面纱,蒙住了她害羞的脸,增加了神秘色彩。昆明的雨并不大,总是温柔又细腻的下,好像生怕打扰了这里如诗般的岁月。天公慷慨他的行囊,给这个躁动的人间洒下更多的仁慈与青睐。风向指着东北方向的天空,是我棱点地带的死角,却能透过坚硬的端点,顺延房屋的边棱传递一丝施舍的偏爱意味。这样有节奏的细雨最是适合读书,忧伤的氛围会在心里蔓延开来。这感觉温柔又凄清,总让人感到平静。
七月的雨水后,会出新鲜的菌子。在菜市场里,最好辨别的是云南山中妇女的吆喝,“新鲜青头菌——青头菌嘞”那声音总拖得又细又长,细的就像奶奶那根绣花针。好像会划断连绵的细雨,给切出一条缝来,那声音是只有山里才有的独特韵味,仿佛还带着泥土的清香,山野的豪放。
雨天的时候,我总爱去文化巷里走一走,那条街独有的气质,也只有这样的雨才能相配。雨中的文化巷,人并不是很多,几家老酒馆的窗边散坐着一些外国人。他们好像自带忧郁,让人忍不住联想他们在这异乡的生活。不知道他们有没有融入这座温柔的城市,会不会感到孤单……喜欢在这里寻找最初的老茶馆,看着一排排青砖黛瓦,感慨岁月的流逝。时间竟有这般神奇的力量,使万物历经沧桑,留下岁月的痕迹和光阴的故事。想象当年沈从文和冰心在茶馆里的故事,也在这里追寻汪曾祺的足迹,来一场时空的交流。
忽的想到了庄子的诗句“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这条巷子积攒了太多的历史和文化,见证了昆明的成长,从一座座古朴的平房演变为拔地而起的高楼,但文化巷像昆明的灵魂,有它独特的宁静。巷子周边有很多学校,原本因为下雨而清冷的巷子到了四点左右,就被戴着鲜艳红领巾的小学生占领了。他们背着书包穿过这条质朴的老街,打着各色各式的雨伞,好不鲜艳。熙熙攘攘的穿过穿过老街,为这百年老街带来生气。
我想,在昆明生活的人都是幸福的。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这里有太多的自由和浪漫,有不紧不慢的生活节奏和宁静致远的风景。在昆明的雨后,总有丰盈的时间发生故事,沉淀自己。走在昆明的这场雨中,慢慢的,心都变得和这雨一样温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