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刚上班,就到办证中心,取了哲哲的通行证,即归。
一个人独处书房,静静地读书。先读西中扬的《情爱小语》30页,次读杨义主编的《张恨水•名作欣赏》26页,再读《杨绛散文•干校六记•丙午丁末年纪事》70余页。很久没有用这种办法交杂阅读了,且在半天内一次性读了这么多页。
藏书既已丰富,就该多读一些。要不,买书干嘛呢?摆靓么?又不是“一支笔,学文化;二支笔,大方嫁;三支笔,哇啦啦”的时代了。
涵养功夫,取法乎上。正是我应该追求的。藏书既然比一般人家丰富,读书更得比别人多些。杂书读得多了,下笔自然不会滞涩。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古人的认识。现在呢,何谓卷?这个定义就颇难下。古人一卷书,能有多少字?如古人一篇短篇小说,不过一万字左右,也谓之一卷,如《今古奇观》,分为40卷,总字数也就50万左右。
现代作家欧阳山的《一代风流》分为五卷,总字在150万左右;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全四册,字数与之不相上下。就遑论16卷本的《鲁迅全集》了。
至于这一“破”字,就更难作个明确的界定。只不过说,要多读书,读得认真,读得用心,自然有收获而已。
有一次,我到广东茂名市下辖的水东旅行,在水东中学傍边的一间旧书店,买得一本《电白人•杨义》,文载其为写一部书,而阅读了2000余种书,这是他13年间所费的时光,亦是学人勤奋、刻苦治学之经验。
“十年磨一剑”,可以使一个人从普通的学子成为著名的学者,其硕果累累;也可以使一个贪图安逸的人自己将自己玩残,而一事无成。且别说天公无眼,成败得失均为自择,从古至今无一例外。
谁舍得下苦功,费时间,花心血,用心去钻研某一门学问,只要不屈不挠,坚持到底,必有所成。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不种,则什么也得不到。
同一本书,有人把它当珍当宝,珍惜它,阅读它,研究它,从中吸取知识和经验,有人则将它当废品卖掉。
一位业余作者,常在地方报刊发些地方风俗的文章,其名字为我这个喜读报纸副刊的读者所熟悉。可我认识人家,人家不认识我。他呕心沥血写了一本薄薄的书,也就几万字罢,为一家出版社出版。有一天,被我从旧书店淘得,见扉页赫然写着:
“程某某长雅正
钟某某敬赠
1994 年某月某日”
哈哈,人家都将它当废品卖了,还“雅”个鸟!
不爱读书的人,因为有一官半职,你敬赠他。爱读书的人,因为是白身,你舍不得送他一本。最终呢,还是这爱读书的人,将你的书通读了一遍,为你珍藏。人世间的事,有些还真不知如何说好。
2019年2月18日,元宵之夜,写于广东遂溪榕窗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