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一家小串儿店,刚推门进去,就打算撤退了。“咿,这是下班了吗?”我问。因为看着满屋子都是孩子,正在吵吵闹闹。“没呢没呢”,店员满脸笑着,赶紧过来迎客,边小跑边把那些小孩从门口驱散开,“去去去,一边玩去”。我便进来点了菜,坐了下来。往店里一看,生意很清淡,一楼只有我一个客人,四周坐着的全是统一服装的店员,周围跑着的应该是她们的孩子,对啊,今天是周五,小孩子们都放假了。
菜好了,服务员大姐热情的端上来,虽是小本生意,但十分真诚。一上来,大姐就慌不迭的训斥着坐在我对面的小女孩儿:“不要在这里玩,去楼上去”。我知道她是生怕怠慢了我,便说没关系,不碍事。不一会,另一位大姐从楼上用家乡话喊小女孩“赶紧上来!人家在吃东西。”估计是她的妈妈。小女孩于是走开了,我一个人吃着串,会心的笑了出来,因为,我想起了我的童年。
我们家做生意做的早,记得我小学一年级时,父母就已经每天在忙忙碌碌了。虽然距离只隔了一条公路,但是我也算个实际意义上的“留守儿童”了。现在想来,我的父亲母亲,真的很能吃苦,当年他们创业的时候,比我现在的年纪还轻呢。
在马路对面的,是我父母开的餐厅,在当年的县城,时兴叫“酒楼”,因为开在家长的道水河附近,于是叫“道苑酒楼”。酒楼共三层,有早餐、正餐、住宿、停车坪、还有当年县城第一家的“卡啦OK”。可想而知当年那两个30岁不到的年轻人,是何等的忙碌辛苦。
成年以后。听我爸说,每天四五点就要起来准备早餐的开张,大概六点,就得骑着三轮车去赶早买新鲜菜。中午晚上都是正餐,有时候晚上还有客人一时兴起喝酒到大半夜,也只能守着。当厨房结束、客人离席,他们还不能休息,因为酒店三楼的客房还在营业,当时没有热水器,客人洗漱用的热水都是烧好了一桶桶提上楼的。安顿好住宿的客人,下半夜还有任务。因为住宿的客人还有车停在外面,在那个没有监控的年代,防盗都靠人守着,那些年的夜晚,是我爸爸,有时候是爷爷,靠着一身大军棉袄,一把手电筒,牵着一条大狼狗,一把椅子在外面彻夜值守的。(泪目)
所以,在我的童年记忆里,鲜有父母的参与。酒店在公路对面,我跟谁外婆住在公路另一边下去的巷子,就那么五分钟的距离,却几乎隔离了整个的童年。小时候,外婆严厉且专横,她本身也非常忙碌,除了带着我和弟弟,还操持着我舅舅舅妈等一大家子的家务。所以也照顾不了那么细。她不让我去爸妈那儿,更不可能和爸妈一起过夜。在表哥表弟表妹都有父母陪伴呵护的情况下,小小的心灵,想和爸妈在一起的感觉就越发强烈。却又不敢说。
记得有一次,爸爸骑着自行车来外婆这里给酒店拖藕煤。趁着外婆不在,我赶紧小声对爸爸说想和他一起去馆里去。外婆恰好出来,对着我就骂,你去那里干嘛?现在想来她也是为了不让我们去了给爸妈添麻烦。后来好像我爸还是带着我去了,那种开心别提了。记得那一次是在酒店一楼大厅,爸妈就是用酒店的椅子拼凑起来、铺上棉絮睡的,我去了,又加了“床位”,那时候不知道是辛苦,只觉得和爸妈在一起是非常高兴的。
也有失望的时候,多数时间感觉父母不但忙碌而且烦躁,我每一个小小的行为,可能都会成为他们生气的导火索,这样我又很快“被赶走”。他们情绪不耐烦的时候,会突然在某个角落发现我,然后对着外婆所在的方向叫着:赶紧带走带回去,在这里干嘛。
有一次,是冬天。应该也是好不容易可以跟谁外婆来馆里待一会儿。我记得我什么也没做,只是在收银台里面呆着。或许是我妈心情不好,或许是收银台里面忙碌,对着我外婆说赶紧带走我,这里冷又冷。
我听到了吓得不轻,好不容易来一回,不想走。于是赶紧偷偷躲在角落往身上就开始套衣服,是大人的衣服,我一个劲儿的穿,只为了证明我不冷,希望我妈眼神再回过来的时候,我是看起来不冷的……结果还是失望,她回头看到我似乎更生气了:“赶紧带她走,在这里包得像坨棉花”,穿多了,也不对?于是,不知道犯了什么错,又被带走了。
童年已逝,小时候的我,大概是简单的想要一份陪伴吧?或许依赖父母是小孩子的天性。但这在我的童年里应该是稀缺的。不过,随着年龄的成长,发觉父母他们在那个年代努力奋进,还要克服诸多不易,是真的顾不了我们。他们能做到当年那样,已经很尽力、很优秀,已经是尽己所能了。
由一家湘西小串店,忆起童年时光,向我的父亲母亲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