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东部人群的典型外貌,来看看你属于哪一种吧!

相信大家对各地人群的外貌差别都深有体会,却难以具体描述各地人群外貌的具体区别。为解决此疑问,国外网友Ratatoskr建立了一个网站(地址:Human Phenotypes),通过程序生成各地人群的平均脸,可以明晰地了解人群的外貌特征。

所谓平均脸,就是提取一群人的面部特征,求得平均值,由计算机重新合成得到的人脸图像,一般来说,平均脸的颜值会高于人群的普遍水平。由于取样原因,平均脸仅供参考。

16世纪后,随着航海技术发展和新航路的开辟,欧洲人接触到了全球各地不同类型的人群。为了认识并区分这些陌生的人群,人们开始使用早期的科学方法对世界各地人群进行分类。法国学者弗朗索瓦.贝尔尼埃(François Bernier)是早期的代表。

1735年,瑞典学者林奈(Carl Linnaeus)提出动物分类法,将智人分为欧洲人种,亚洲人种,美洲人种,非洲人种。1775年,德国学者布鲁门巴赫(Johann Friedrich Blumenbach)提出五大人种概念,将人类分为高加索人种,蒙古人种,马来人种,埃塞俄比亚人种(后更名为尼格罗人种)和印第安人种,我们熟悉的人种分类,便肇始于此。

17-19世纪,欧洲学者已经开始运用相对严谨的测量方法,结合环境,风俗等因素对人种进行分类。但由于标准各异,对人种的划分比较混乱。这一时期的人种理论大多认为人种是自然、持久、明确的分类,认为人种和道德、习俗、体能乃至智力水平存在关联,时人对人种的研究,就成为日后种族主义的“科学”基础之一。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也就是“帝国主义”时代)是殖民主义发展的高峰,欧洲殖民者的脚步深入到地球的各个角落。感受到各地千差万别的风土人情,为了便于殖民统治,也为了探究人类社会的发展,近代人类学由此诞生。大批人类学家和旅行者前赴后继,对世界各地的人群进行研究观察,并进行分类,对不同人种的研究活动在此时进入高峰。(本文的人群分类,大多就来自这一时期的研究)

二战之后,纳粹的种族主义导致了人类的浩劫,在对二战的反思中,种族主义这一思潮也逐渐被扫入垃圾堆,另一方面,随着现代生物学的发展,科学家们又发现造成人群间差异的原因极为多样复杂,旧有的人种分类并不能明确人类间细微而多样的差异,因此在生物学中,人种这一概念已经很少提及。但不管怎么说,人群间的差异还是客观存在的,从这些平均脸中,我们就能直观感受到这种差异。

参考资料:

1.Race (human categorization)

2.Race (biology) - Wikipedia

3.为什么群体差异不能证明生物学上“人种”的存在? | 科学人 | 果壳网 科技有意思

连载目录:

1.亚洲东部各人群的典型外貌,来看看你属于哪一种吧! - 知乎专栏

2.失散的远方亲戚:太平洋和美洲原住民人群的平均脸 - 知乎专栏

3.大陆彼端的人们:欧洲和地中海沿岸人的平均脸 - 知乎专栏

4.丝绸之路的栖居者:中东、印度和非洲东北部人的平均脸 - 知乎专栏

5.两洋的岛民们:澳大利亚和印度洋、太平洋群岛居民的平均脸 - 知乎专栏

6.人类的摇篮:撒哈拉以南非洲居民的平均脸 - 知乎专栏

注:分类和介绍来自网站作者和提出分类的体质人类学家描述,并不代表本人观点。

东亚大陆--我们的同类们

东亚型(Sinid)

东亚地区占支配地位的人群类型,是世界上人数最多的类型。东亚型起源于新石器时代中国的农业、渔猎部落,之后往南扩张,取代了当地的原住民,近代以来通过商业、移民来到东南亚各地。他们的身体大多较为瘦高,四肢短,中颅型,脸长且平,不少是单眼皮,鼻翼不宽,黑直发,体毛少,浅棕黄肤色。东亚型的典型代表是黄河流域型,南方东亚型,特别是珠江型身高较矮壮,越南的东京型、安南型与珠江型类似但较瘦。人口众多的长江型介于南方和北方东亚型之间,康巴型体型强健,似乎历史较为悠久。日本最接近东亚型的则是长洲型和役人型。

黄河流域型(Huanghoid)

得名于黄河,北方东亚类型的代表,由黄土高原古文明的创造者发展而来,常被认为是东亚型的典型,常见于中国北方和东北地区,在福建的河洛人(福佬)中也有分布,从古代开始就通过移民、贸易而分布于中国、满洲、蒙古、朝鲜和日本。

长江流域型(Changkiangid)

东亚型的子类型,得名于长江,是世界人口最多的人群子类型。起源于古代中国的稻作农民。常见于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贵州和云南省,通过移民和贸易,数以百万计的长江汉人如今也广泛分布于巽他群岛、青藏高原和中南半岛。

珠江流域型(Chukiangid)

南方东亚人的子类型,得名于珠江,起源于中国南方亚热带的渔民、农夫、林中人。如今是广东、广西、福建、云南南部的典型人群,混合了越南、傣和孟人的成分,在朝鲜和日本极为稀少,在南洋也有广泛分布。

东京型(Tonkinesid)

南方东亚型的子类型,属于东亚型和土著掸族类型的混合类型。典型代表分布于越南北部的红河三角洲,广泛分布于北越,在中南半岛和中国南部也有分布

安南型(Annamid)

得名于越南的古称安南,常见于越南中部,可能起源于向南方扩张的汉人与南方蒙古人群的混合。这种类型在中国南部和中南半岛都有分布。许多安南型人群都非常瘦,在南越,安南型混合了更多南方蒙古人群成分。

康巴型(Kham)

东亚类型中比较强壮的子类型,可能是种适应了高海拔生活的古老类型。常见于西藏东部,尤其是康巴地区,在藏南、青海、甘肃、四川和缅甸北部也有分布,在中南半岛有低频分布。

吐蕃型(Tibetid)

东亚型和印度型接触后的产物,也可能是原始西伯利亚群体适应高海拔地区程度的结果,经常呈现出类似印第安人的特征。典型代表分布于拉达克和西藏阿里地区,在青藏高原人群,特别是游牧民中较为常见,在四川、云南的彝族中也比较常见。低频分布于中国的其他地区、尼泊尔、缅甸和中亚。

朝鲜半岛与日本--继承者或潜在对手

满洲-朝鲜型(Manchu Korean)

东亚型的北部类群,很明显受到了通古斯型人群的影响。中等身高,面部扁平,肤色较浅,部分人有卷曲的头发。典型代表分布于中国的东北和朝鲜半岛中北部,在黑龙江流域以及日本的部分区域也有存在。

萨摩型(Satsuma)

日本、朝鲜的南方蒙古类型人群,是日本人口最为众多的类型,得名于鹿儿岛县的萨摩地区。萨摩型受到了一些通古斯人群影响,如今是日本南部沿海鹿儿岛、本州岛、九州岛的主要类型,在琉球和朝鲜沿海也有分布。祖先有可能是古代中国南方以及马来亚移民。

筑前型(Chikuzen)

北九州地区的混合人群,得名于古日本的筑前国(现代的福冈县),是种特殊的日本类型。筑前型可能代表了蒙古化的强壮阿伊努人。这种类型分布于九州岛北部,经常在武士阶层中出现,在日本列岛其他区域少量出现。

长洲型(Choshiu)

一种比较瘦小的满洲-朝鲜类型人群,属于北方东亚型,得名于日本古代的长洲国。常见于四国岛的西海岸,在日本其他地区以及朝鲜半岛也有分布。

石川型(Ishikawa)

日本北部和东部的特殊类型,得名于石川地区,受古代地区因素影响。可能是新石器时代岛屿上的矮小阿伊努人的混血后代。常见于本州岛中北部和东北部,在北海道也有分布,其他地区有少量分布。

役人型(Yakonin)

相当稀少的日本人群类型,与古代日本贵族及官员阶层有关。得名于日语官僚一词。显示了伪闪米特人的特征。零星出现于日本各地,在中国东部也有少量分布,可能与吐蕃类型的影响有关。

阿伊努型(Ainuid)

他们是古代日本北部的原住民,分布于北海道、北方四岛、库页岛。史前时代,他们可能生活从俄罗斯沿海到印度尼西亚、甚至加拿大西部等更广泛的地区。和美洲的Margids和Fuegids人一样,他们保留了很多蒙古人种到来前的旧石器时代特征。由于日本千百年来对北海道的开拓,如今,阿伊努人不是濒临灭亡就是被严重混血。阿伊努人没有内眦赘皮,长颅型,体毛极为发达,身材矮壮,面容粗犷,深目卷毛。在古代日本还分布着高大强壮的Tsukumo以及非常矮小的Miyato型人,他们的特征如今在冈山型和石川型日本人中仍有体现。

内陆欧亚草原与西伯利亚--游牧与渔猎民的故乡

西伯利亚型 (Sibirid)

发现于西伯利亚土著中的古代北亚类型。西伯利亚型人群拥有粗壮的体型,发达的颧骨以及并不很扁平的脸部。尽管在中石器时代分布广泛,但在新石器时代之后,印欧人及随后的通古斯人逐渐抢占了他们的聚集地,如今西伯利亚型人群数量不足一万,分布于俄罗斯的远东、加拿大西部以及靠近北极圈的区域。

萨摩耶型 (Samoyedic)

俄罗斯西北地区的西伯利亚型人群,受到了通古斯类型以及拉普人的影响。可能在中世纪时从米努辛斯克谷地或者萨彦岭迁徙到俄罗斯北部的亚马尔半岛。典型代表是涅涅茨人,在塞尔库普人中也有一些萨摩耶类型的人群。

叶尼塞型 (Yeniseid)

叶尼塞河谷地区的西伯利亚类型人群,典型代表是凯特人(愒人),具有一些类似印第安人的特征,语言上也和太平洋印第安人相近。

楚科奇型(Chukchid)

远东的西伯利亚型人群,受到了因纽特人的影响,如今多少混合了俄罗斯人的血统。他们主要居住在楚科奇和堪察加半岛,适应了高寒地区的环境,主要分布于游牧楚科奇人、科里亚克人中,在海岸楚科奇人、尤卡吉尔人、阿留申人、鄂温克人以及北美太平洋印第安人,比如海达人中也有分布。

爱斯基摩型(Eskimid)

这些人生活在北极圈,显示了人类对最极端气候的适应。他们的体型矮小敦实,皮下脂肪较厚,有发达的咀嚼肌和较小的眼裂。因纽特型是爱斯基摩型的典型代表。典型的因纽特人分布于阿拉斯加、努纳武特、拉布拉多、格陵兰岛。阿留申人、尤皮克人等西伯利亚北部族群与因纽特人类似。

白令海型(Bering Sea)

分布于白令海峡两岸的爱斯基摩类型人群。典型代表是阿拉斯加和西伯利亚的尤皮克人,在阿留申人、因纽特人以及海岸楚科奇人中也有分布。

通古斯型(Tungid)

中亚的典型类型,广泛分布于戈壁沙漠到西伯利亚冻土的广大地区,在新石器时代之后往中亚西部扩张。通古斯人身材粗壮,四肢短,头较短,低颅型,脸圆而扁平,内眦赘皮强烈,浅棕黄肤色,直黑发,体毛少。脸部特别扁平,低颅型,短头颅的戈壁类型常被视为通古斯型的代表。在西伯利亚针叶林地区可以见到一种长头,脸部超级扁平的类型,在阿尔泰地区和日本、朝鲜都能发现受通古斯影响的人群。

黑龙江-库页岛型(Amur-Sakhalin)

一种独特的通古斯类型,可能在旧石器时代就和同伴们分开,是分布俄罗斯黑龙江流域,库页岛,千岛群岛的类型,典型代表是尼夫赫人,在鄂伦春人和阿留申人中也有发现,和其他通古斯类型人群相比,他们体毛较多,下巴突出,可能显示了他们与阿伊努类型的混血。身材矮小到中等。(黑龙江-库页岛型并不代表黑龙江汉族、满族、朝鲜族的长相)

哈坦加型(Katanga)

一种西部的通古斯类型,受到了西伯利亚型人群的影响,得名于俄罗斯的哈坦加河。常见于托法拉尔人,西支鄂温克人、东支图瓦人中,他们主要居住在通古斯河、哈坦加河以及叶尼塞河流域,尽管分布范围相当大,但人口一直都只有数千。

贝加尔型(Baykal)

得名于贝加尔湖的北方通古斯类型。主要居住在东西伯利亚的苔原和沼泽地,典型代表是东支鄂温克人、尤卡吉尔人,在雅库特人、西支鄂温克人、鄂伦春人、楚科奇人、科里亚克人中也有不少混血后代。尽管分布非常广泛,但此类型人口不足10万。

戈壁型(Gobid)

戈壁型起源于古代的匈奴、柔然和蒙古人,之后向西与咸海型人结合。今天,他们是布里亚特人、蒙古人和图瓦人中最典型的类型,在南阿尔泰人、雅库特人甚至部分哈萨克人、鄂温克人、鄂伦春人、日本人、中国人、苗人和西藏人中也有分布,17世纪时土尔扈特人将戈壁型人的血液散布到黑海沿岸。

咸海型(Aralid)

通古斯人的西部类型,受到了图兰人群的影响。在古代他们建立了匈奴(或匈人?)、柔然(或阿瓦尔?)、哈扎尔汗国,统治着域内的图兰、诺迪克和地中海型人群。如今是哈萨克斯坦最常见的人群类型,在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和鞑靼共和国的突厥人群中也有分布,在雅库特人、涅涅茨人、维吾尔人、蒙古人和其他族群中有低频分布。

山地咸海型(Mountain Aralid)

一种受到少量图兰人群影响的通古斯类型,主要居住于天山山脉、吉尔吉斯斯坦和中国西部。常见于吉尔吉斯人中,在哈萨克人、蒙古人、维吾尔人中也有少量这种类型的人群。

中南半岛与印度东北部--佛国之地

南方蒙古型(South Mongolid)

中南半岛和巽他群岛占统治地位的人群。可能起源于东亚,新石器时代开始向南方扩张,代替了当地的维达人和尼格利陀人。大多高颅型,棕黄色皮肤,直发或波状发,鼻翼和脸型较宽,内眦赘皮较弱。南方蒙古人群种类多样,分布于从马达加斯加到日本甚至复活节岛的广大区域。从缅甸山区矮壮的德昂-布朗型、瘦长的掸族型、印尼的新马来型、东南亚群岛森林的原始马来型到强壮的太平洋型,南方蒙古人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人群之一。

掸族型(Shanid)

明显受东亚类型影响的南方蒙古类群,得名于来自云南的掸族。掸族曾建立过强大的帝国,在当地定居后,受到了本地维达型人群以及布朗-德昂型人群的影响。掸族型主要居住在伊洛瓦底河平原以及掸邦高地,常见于缅族、掸族,在云南丘陵地带以及中国南方、西藏(尤其是喇嘛中)也可以发现这种类型。

东掸族型(Palaungid)

掸族型的东部变体,受维达型人群影响较少,可能来自于中国南方的移民。这种类型常见于老挝和泰国北部,在傣族、京族、南方汉族以及高棉人中也有发现。

布朗-德昂型(Palaungid)

得名于布朗族或者崩龙族(缅甸语意为山地居民),他们在维达人之后,掸族人之前来到中南半岛。典型代表是布朗族、德昂族、佤族,在缅族、克钦族、克伦族、掸族、傣族、南方汉族以及印度的蒙达族中也有部分分布。

东布朗-德昂型(East Palaungid)

布朗-德昂型的东部类型,发现于中国南方的丘陵,具有更明显的东亚特征。在中国-缅甸-越南的交界地带以及云南南部,广东、广西、四川地区的丘陵中比较常见,在彝族、苗族、瑶族等族群中有许多混合类型。

南布朗-德昂型(South Palaungid)

南方的布朗-德昂类型,具有微弱的维达型影响。典型代表是泰国、老挝和越南部分地区的山地民族,比如老松族、克木族等,在中国南方、泰国北方以及加里曼丹岛南部和菲律宾也有分布。

高棉型(Khmerid)

中南半岛南部的赛诺型原住民与南方蒙古型的过渡类型。典型代表是柬埔寨的高棉人,在泰国南部和越南南部的山区也有分布,在越南的占族、Bahnar人等中有混血的类型。

克钦型(Kachinid)

一种比较强壮的原始马来型人群,得名于缅甸北部的克钦族,可能起源于青藏高原的边缘地区。典型代表自然是克钦族,在克伦族以及缅甸、不丹、尼科巴群岛以及南洋的莫肯人、巴塔克人、达雅克人中也有分布。有一种那加型子类型,主要见于印度北部的那加人以及克木人、老挝人中。

东南亚群岛--宗教交汇之地

新马来型(Deuterium-Malaid)

东南亚群岛地区占主导地位的类型,包含了多种人群类型(比如原始马来型、原始东亚型和印度型等)的特征。在过去的一万年,新马来型逐渐扩散至从复活节岛到马达加斯加的广大区域。新马来型的特征是阔脸宽下颌,额头后倾,鼻子扁平,身材矮小,典型代表是马来人。他们是马来西亚、爪哇岛、菲律宾中部主要的人群类型,在越南的占人、马达加斯加东部甚至台湾、东印度、日本南部和波利尼西亚群岛中也有分布。

原始马来型(Proto-malaid)

原始马来型混入了一些维达型、美拉尼西亚型、尼格利陀型的成分。和后来的新马来型相比,蒙古人种特征不那么明显。在印尼加里曼丹岛、松巴岛、弗洛雷斯岛、帝汶等地的达雅克人、巴塔克人、托拉雅人、伊戈罗特人和Tenggerese人种可以发现原始马来类型人群,在爪哇、菲律宾、苏拉威西岛和一些小岛上也有发现。

达雅克型(Dayakid)

原始马来型的子类型,分布于菲律宾、巽他群岛尤其是婆罗洲的达雅克人中,显示出一些类似亚马逊土著的特征,十分适应热带生活。东南亚的巴塔克人、武吉斯人、伊富高人、卡林加人等与其类似,这种类型在台湾、马达加斯加和波利尼西亚群岛也有分布。(补充:达雅克人习俗与台湾泰雅人类似,可能和台湾原住民有共同起源)

>need-to-insert-img

绍姆班型(Shompen)

尼科巴群岛特有的类型(尼科巴群岛位于印度和缅甸之间的海域),通常有蒙古型的眼睛,厚嘴唇,直或卷的头发,矮到普通的身高。

尼格利陀型(Negritid)

一种非常古老的南亚类型,可能是第一批走出非洲的智人们的后代。尼格利陀人相当矮小,男子平均身高不足150cm,皮肤黝黑,头发卷曲,头颅较短。不同于非洲的俾格米人,尼格利陀型拥有更多的成人化特征(简单地说,就是看上去比较老,比较成熟)。尼格利陀人后来被维达型人群和蒙古型人群挤压到森林地区,直到19世纪才被西方人类学家发现。随着热带雨林面积的减少,如今尼格利陀人的数量已经大为减少。

塞芒型(Semangid)

马来半岛森林的尼格利陀型人群,与埃塔型相似。如今,在马来半岛的雨林中,尚有1000左右未受多少外界影响的塞芒人,此外在Jahai人、Bateq人中也有一些塞芒型的人群,可能具有一些类似澳大利亚人的特征。

Jahai Semangid型(Jahai Semangid)

一种特殊的塞芒类型,显示了更多的维达\澳大利亚型特征,与巴布亚的Tapirid型比较接近。这种类型相当稀少,典型类型是塞芒人中的Jahai部落,数量约百人,在一些其他的尼格利陀人群中也有分布。

埃塔型(Aetid)

一种分布于菲律宾吕宋岛、棉兰老岛和巴拉望岛的尼格利陀型人群,与塞芒型类似,数量也相当稀少。常见于菲律宾的埃塔人等族群中,在印尼的弗洛雷斯岛等地也有分布。

南安达曼型(South Andamanid)

生活在与世隔绝的小安达曼岛的类型(小安达曼岛的昂格人、森提奈人、Jarawa人等),19世纪接触欧洲人后,小安达曼岛原住民的人数骤减,几百人的Jarawa人如今是小安达曼岛人数最多的原住民,而森提奈岛原住民,则是现代社会中为数不多的石器时代原住民。

北安达曼型(North Andamanid)

一种与世隔绝、接近灭绝的人群类型,身材相当矮小。主要发现于大安达曼岛的原住民中,在安达曼群岛的其他地区偶有发现。接触欧洲人之后数量大为减少,如今大安达曼岛的原住民仅存数十人,其中一些已经被混血。

最后~来几张全家福吧!

尼格罗人、东非人、尼罗特人、其他非洲人

东亚人、通古斯人、南亚人、美洲土著、波利尼西亚人

印度人、印度-布拉灰人、Melanid(达罗毗荼?)人、澳大利亚人种印度类型

澳大利亚人、太平洋岛民、维达人和尼格利陀人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5,133评论 6 49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682评论 3 390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0,784评论 0 350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508评论 1 28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603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607评论 1 293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604评论 3 41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359评论 0 270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805评论 1 30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121评论 2 33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280评论 1 344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959评论 5 339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588评论 3 32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206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442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193评论 2 367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144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